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79 lines (50 loc) · 14 KB

认知升级最重要的工具.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79 lines (50 loc) · 14 KB

认知升级最重要的工具

成长

成长 的定义很简单:想到之后做到。但想到(知道)、学到、做到,各自之间有着很远的距离,形象的讲相差一个巴菲特,或者无数个李笑来……很多人的生命最终为什么意义不大呢?也很简单:想到了、说到了、知道了、学到了,可惜就是没有做到,于是,不了了之。人至 则无敌 —— 没有什么比践行更重要的了!

单纯知识价值并不大

今天的一个大趋势是:一切的知识都正走在通往免费的路上。知识本身的变现能力并不是很强,甚至从大趋势看,正在走向变现能力趋于零的地步,更何况知识也分正确的和错误的知识,而单纯正确的知识本身价值并不大,因为你正确的时候大家也都正确,那么就没有任何相对的优势,只有那些 特立独行且正确 才有很大的价值。

能用于变现的是 认知的差异

真正能用来 变现 的并非知识,而是 认知差异。不同的人,认知差异是巨大的,甚至能到物种间差异的地步 —— 很多人喜欢拿 你连这个都不知道/这个你才知道啊 四处刷存在感,这本身就很可能就是 巨大认知差异的表现 —— 因为他们不知道 知道(认知) 本身事实上作用并不大,真正有作用的是,比别人更有高度、深度的认知 —— 即,升级过的认知;而真正有巨大作用的是 经过多次升级的认知

行动中的思考

不断升级、进步的最重要的工具是:行动中的思考 —— 很多时候,单纯的思考不仅价值不高,能量也不足,事实上,纸上谈兵 说的就是这个现象;用行动刺激思考,用思考改良行动,这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此一来,思考的质量高、数量多,意外惊喜也尤其多,很多想法、总结、灵感,若非处于行动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没有践行,就没有可变现的东西;没有行动中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有价值的认知升级;没有认知升级,就没有认知差异;没有足够的认知差异,就根本不可能白手起家 —— 既不是富二代、又非官二代,凭什么呢?

行为模式所刺激出来的思考

行为模式所刺激出来的思考行动中的思考 两者差别巨大:前者是被动发生的,而后者是主动发生的;前者是绝大多数人的思考模式:只会按照习惯做出 应激反应,然后按照习惯思考刚才所做的是否符合自己一贯的行为;后者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思考模式:在真正的行动中产生的思考,反过来用产生的思考改良行动,良性循环一旦开启,产生的价值是巨大的!

行为模式

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固定的行为模式,当外界发生了一些变化时,会自动开启这些模式去应对。就比如获取了新的知识,更多的人会急匆匆的宣布自己又懂得了某种知识,最典型的模式就是发到朋友圈/微博,然后配上几句心得体会,然后就认为这些知识从此以后就自动进入他们的认知体系中了,以后就能任意使用……而实际的情况是:没有践行过的知识,都不能算作 懂得的道理,因此他们最终发现每次遇到相似的问题时,本来应该轻松搞定的,却总会遇到各种未知的困难,最后感叹一句:知道了那么多,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直接开始做

直接开始做,是一个杜绝各种心理偏见的简单粗暴的方式,比起去阅读各种心理学的书籍,或许更为管用 —— 只要你开始做,高估或者低估的困难就不仅仅是一个估计,而是一个摆在面前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你对于它的理解也不会再飘忽不定,而会变的非常具体。

撸起袖子,先开始做起来 就是效率最高的解决问题的手段 —— 你不会为了难度不高、甚至根本不存在的困难而忧心忡忡;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到真正困难的关键点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诚不欺我!哪怕你做的并不多,做的并不好,只要你开始行动了,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的东西、学会的经验,都会和过去的你有非常大的不同!千万不要让 已经来不及了 的错觉误导了你的行动!

那些既不痛苦、也不困难的 ,一定是脑子里幻想的、现实里经常走的 —— 非常熟悉或省力的 ;生活是公平的:你不愿意踏进新的路口,也就注定不能看到新的风景,但你只要摆脱对于陌生的 的恐惧感,沿着它一路前进,就算这条路并没想象中那么轻松,但是你最终收获的风景肯定会让你觉得物有所值!

“装模作样”也能成

业余者才讲灵感,专业人士只是每天早上准时开始工作,想想看你做成的事情当中,有多少是靠心情做成的? —— 高兴了就做一做,不开心了就放下不管;而又有多少事情是逼不得已,硬着扛下来最后做成的?我们也许并不需要成为专业人士,但是模仿他们做事情的样子,能够让我们成长的更快 —— 我们就是通过 装模作样 最终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写作

写作没灵感 多半是因为自己最近没思考,那就去多读一点书、看一些文章,找到引发自己的思考的问题点,那么 灵感 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演讲

练习的次数不够多,是我们无法将一个技能熟练、精通、内化的根本原因!就拿 演讲 这个技能来说,既然我们每天都会有机会和别人交流,那就借着这个机会去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时间一长,你会发现自己的沟通能力会有明显提升,而 演讲 所必须能力之一 —— 沟通能力 —— 就熟练了!

重点依然是践行

我要是早点知道就好了 —— 这是我们生活中一点也不陌生的时刻,且往往会发生在 恍然大悟 的时刻,甚至无论你在任何时候 知道 都能说出这样的话 —— 但,即便你早知道了,你就会行动么?那,现在你知道了,你有开始践行么?若是没有行动,知道的早和晚有什么区别呢?所以,重要的不光是 知道的时间,还是 践行的时间

解决拖延症的一个思路

为每一件事情引入足够多的成本 —— 这是一个解决拖延症的思路 —— 为每项任务都引入一些你重视的成本,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通过 践行 来达成最后的目标。

衡量有效学习最好的方式

计算使用的时间 —— 是衡量有效学习最好的方式 —— 学习时长使用时长 看上去都是在付出努力,但实际上真正有效的学习往往是通过 使用 来获得的!

对于任何知识的掌握吸收,都应该用 来衡量,而非用 来取舍 —— 一个人一年读了很多书,但是从未将其中的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最后脑子里有了一堆概念,但自身的成长却非常有限;我学习编程也一样,就算学会了一大堆类库、框架的使用,但是在实战中从来不用,它们对我的代码开发效率也难有提升!

计划没有变化快

计划没有变化快 —— 这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于是,很多人在新的一年信誓旦旦的制定一个计划后,80%在一个月之内就放弃了!那怎么办?很多人的做法很简单:等到明年,再制定一个注定只能坚持一个月的计划,然后周而复始……而只有少数那些有 元认知能力 的人会仔细思考:为什么我的计划无法实行?是目标定的太高太大?还是执行的某个环节出了差错?然后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调整计划,并一步步的走下去,直至成功 —— 我们不可能一开始就制定出十全十美的计划,如果计划无法完成就放弃,那我们可能永远没办法做好任何事!

时间的力量

时间的力量 是巨大的,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它都会展现出巨大的能量。而 时间 对所有人也都是公平的:在它陪伴你的这一段时间里相信它的力量,并且和它做朋友,它就会陪着你慢慢等到好结果;反之则有可能看着你离既定的目标越来越远,它也会站在一旁一言不发,而最终它对你的惩罚也会毫不留情的变本加厉。

回顾和总结

今天笑来老师新开了一个讲座,时间是在2017年6月6号,售价201.7元人民币,讲座的方向是 区块链(block chain):用分布式数据库识别、传播、和记载信息的智能化对等网络,也称为价值互联网,重点内容是:

  1. 笑来老师是如何判断一个区块链创业公司的价值的;
  2. 他是用什么原则去衡量一个区块链资产价值的。 并且,这次讲座和区块链资产价格无关,想要听投资建议的、想要听 内幕 的就别浪费钱了。从中午吃饭到现在短短两个小时,已经有一千多人报名参与了。对于现在的我来说,200块钱也不算是什么小钱,当然我也负担得起,但是一些没有什么必要的消费我就能避则避了,毕竟现在是无收入学习状态,任何不必要的支出都会造成我生活压力的上升。想想看,这个讲座大概率是一个基础知识的普及加上从其中发现的不一样的视角去认识区块链的分享,那么,对于我来讲,是否值得呢? —— 不着急,还有很久的时间去考虑,即使错过了分享,还有599的价格能再次加入,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什么才是我需要的。

行动 才是升级认知最主要的工具,但有人会说:认知 是存在于脑子里的,因此只有多思考、多想、多读书……才能升级认知。这些活动的的确确能够升级认知,但是它们都不是最重要、最有效的 工具。很多时候,当我们了解到一个新的知识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选择向 全世界 宣布 —— 发朋友圈/微博,并附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以为就这样,这些新的知识就会自动被你的 操作系统 所吸收,成为你的一部分,但往往会在遇到,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明显应该轻松搞定的,却总是困难重重,究竟是哪里不对呢?我们往往喜欢用读了多少本书、背了多少个单词来衡量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效果,但往往会发现,书中的内容很快就忘记了、背了几遍的单词在需要用的时候往往想不起来,然后就会感叹一句:知道了那么多,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真的是这样的么?

我们经常在 顿悟 某件事的那一刻会感叹:要是我早点知道就好了,甚至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在了解到任何一个新的知识,或者升级了任何旧的观念的时候发出这样的感叹,然后呢?然后就不了了之了,然后生活还是依然让你那么不满意,然后你还是会在庸庸碌碌的度过了大半辈子后感叹时间的无情……可是,就算你很早就知道了,就算你是全世界第一个知道的,你什么都不做,只会感叹 这个道理怎么都没人知道呢?,你觉得你知道的 ,又有什么区别呢?想想看几百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到今天的现代社会,其中有多少 早点知道就好了 的事情发生呢?无数!但是若人类只会感叹的话,我们或许还是树上的猴子!所以,重点不是 ,重点是知道以后是否去践行!真正的 会发生在你彻底失去了践行的资格(比如你死了)的那一刻,但即便如此,对你来说已经 了的事情,对其他人来说或许还是 的!

读了再多的书,不把其中的道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那它们对你来说也是无用的;背了再多的单词,不真正的把英语用起来,让它改变你的生活,那它们只不过是用来 的工具;明白了一个新的道理,了解到了一个新的知识,不去践行,最终只能感叹 知道了那么多,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道理就是那么简单 —— 践行 才是升级认知的最重要的工具,你行动起来了,那些美好的东西都会被你逐渐熟练、精通、内化到你的身体中,而最终,那些曾经以为的不可能的美好,都会自然而然的发生。那么回到一开始我的犹豫不决 —— 到底要不要去听这次讲座?就算我听了这次讲座,但最终仅仅是知道了一个新的知识,而又没有去践行,那么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还是我认为这次讲座很有价值,但是却一直没有参与其中?仔细思考吧!

Tips

Tips積ん読(tsundoku) 是一个日语词汇,指哪些买回来堆在那里还没有读过的,或者后来干脆不看了的书……

Tips:当你握住一个资产,等到它涨过100倍之后,别人所关注的涨跌一个点,对你来说就是一倍 —— 相对于最初的投资金额,每涨一个点就是多一倍!

Tips:大部分人在面对 重要选择 时,毫无办法。究其原因是由于很少做过重大级别的选择,就算有过也从来不做任何归纳总结,甚至还有人在面对 重要选择 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有的选!而在面对选择的时候,仔细谨慎固然重要,但这绝非应该成为你拖延的借口!

Tips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第一个问题问的多了,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就自然而然出现在你面前了! —— 我们每天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我不断地被各种琐事打扰,那么真正用来作重要事情的时间自然也就被压缩了,而琐事又不会被记录下来,所以到头来自然无法知道时间都用到哪里去了……解决的方法就是每天固定问自己几次上述的问题,然后自然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琐事占用的时间自然就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