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一定规范编写的Java类,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规范。大家针对这种规范,总结了很多开发技巧、工具函数。符合这种规范的类,可以被其它的程序员或者框架使用。
规范
JavaBean是一个遵循特定写法的Java类,是一种Java语言编写的可重用组件,它的方法命名,构造及行为必须符合特定的约定:
1、这个类必须具有一个公共的(public)无参构造函数;
2、所有属性私有化(private);
3、私有化的属性必须通过public类型的方法(getter和setter)暴露给其他程序,并且方法的命名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命名规范。
4、这个类应是可序列化的。(比如可以实现Serializable 接口,用于实现bean的持久性)
向后兼容性
Java语言欠缺属性、事件、多重继承功能。所以,如果要在Java程序中实现一些面向对象编程的常见需求,只能手写大量胶水代码。Java Bean正是编写这套胶水代码的惯用模式或约定。这些约定包括getXxx、setXxx、isXxx、addXxxListener、XxxEvent等。遵守上述约定的类可以用于若干工具或库。
举个例子,假如有人要用Java实现一个单向链表类,可能会这样写:
// 编译成 java-int-list_1.0.jar
public final class JavaIntList {
static class Node {
public Node next;
public int value;
}
public Node head;
public int size;
}
上述实现为了能够快速获取链表的大小,把链表大小缓存在size变量中。用法如下:
JavaIntList myList = new JavaIntList();
System.out.println(myList.size);
JavaIntList的作者很满意,于是开源了java-int-list库的1.0版。文件名是java-int-list_1.0.jar。发布后,吸引了许多用户来使用java-int-list_1.0.jar。 有一天,作者决定要节省内存,不要缓存size变量了,把代码改成这样:
// 编译成 java-int-list_2.0.jar
public final class JavaIntList {
static final class Node {
public Node next;
public int value;
}
public Node head;
public int getSize() {
Node n = head;
int i = 0;
while (n != null) {
n = n.next;
i++;
}
return i;
}
}
然后发布了2.0版:java-int-list_2.0.jar。发布后,原有java-int-list_1.0.jar的用户纷纷升级版本到2.0。这些用户一升级,就发现自己的程序全部坏掉了,说是找不到什么size变量。于是这些用户就把作者暴打一顿,再也不敢用java-int-list库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想被暴打致死,你就必须保持向后兼容性。太阳公司在设计Java语言时,也懂得这个道理。所以Java标准库中,绝对不会出现public int size这样的代码,而一定会一开始就写成:
private int size;
public int getSize() { return size; }
让用户一开始就使用getSize,以便有朝一日修改getSize实现时,不破坏向后兼容性。这种public int getSize() { return size; }的惯用手法,就是Java Bean。
现在是2014年,C#、Scala等比Java新的面向对象语言自身就提供了语言特性来实现这些常用需求,所以根本不需要Java Bean这样繁琐的约定。
比如,假如有个Scala版的ScalaIntList:
// 编译成 scala-int-list_1.0.jar
object ScalaIntList {
final case class Node(next: Node, value: Int)
}
final class ScalaIntList {
var head: ScalaIntList.Node = null
var size: Int = 0
}
用户这样用:
val myList = new ScalaIntList
println(myList.size)
有一天你心血来潮改成这样:
// 编译成 scala-int-list_2.0.jar
object ScalaIntList {
final case class Node(next: Node, value: Int)
}
final class ScalaIntList {
var head: ScalaIntList.Node = null
final def size: Int = {
var n = head
var i = 0
while (n != null) {
n = n.next
i++
}
i
}
}
用户还是照样能用,根本不破坏向后兼容性。所以Scala程序只要不考虑和Java交互,一般就不需要类似Java Bean这样的约定。
顺便说一句,向后兼容性分为源代码级和二进制级,Scala的var或val改为final def的话,无论源代码级的向后兼容性,还是二进制级的向后兼容性,都不遭受破坏。但C#的字段改为属性的话,虽然不破坏源代码级的向后兼容性,但是会破坏二进制级的向后兼容性。这是C#的设计缺陷,导致微软的编码规范不得不禁止使用公有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