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 28 岁的时候应聘加入了新东方,成为一名教师。现在说起来,都是淡淡的事情 —— 可在当时,这实际上是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也是非常艰难的转折。
首先,当时我的英语并不好。虽然我父亲是个英语教授,这并不妨碍我英语学得一般般。知识一般不会遗传的。更有甚者,家长擅长什么,孩子不会什么。我父亲是个对他的学生异常耐心的人,可这被反复消耗的耐心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就早已不见了。讲一会儿他就急了,这么笨,是我儿子吗?我也急,你不说我是捡来的嘛!所以,在学英语这事儿上,我爸爸早就绝望了。上大学的时候,我也不是好好上课的孩子,英语四级也是考了两次才搞定,第二次正好 61 分,然后就把英语扔在一边了。
其次,以我在当时的生活经历和工作经验,赚钱最容易的方法是去继续做销售,卖房、卖车,都是赚钱很多的工作 —— 现在回头看,2000 年前后,正是房市、车市崛起的起点,以我个人的能力,在那个时候开始卖房或者卖车,一样可以赚到很多钱。可问题在于,我不再想做卖东西的销售了,虽然这事儿我非常擅长。
大学毕业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销售。销售是很神奇的一种工作——你不创造,但却可以获得价值。于是,很快沉迷于这个工作之中。拿着一样东西,管它是什么,就把它卖出去,换成真金白银,然后再买更多的东西去卖。有很多人跟你一样卖同样的东西,但你卖的比别人多,为什么?因为顾客信你的,不信别人的,或者是更信你的。我就是卖得更好,好到其他同行只能望我项背唏嘘汗颜之地步……
但我不再想做卖东西的销售了,为什么?因为刚刚我已经说过,销售不创造产品,只是从流通过程中获得利润。我卖的是别人的东西,不是我创造的。**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够卖我自己创造的东西,而不是别人的东西。**虽然我不知道我能创造什么,但我知道我要成为一个有创造产品能力的人。虽然我不知道将来自己会创造什么,所以,我实际上并不知道应该去做什么,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尽管销售这事儿我很擅长,但我必须不让自己继续做这件事情,否则我会永远依赖它、到最后就变成只能依赖它,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但,当时的情况下,我又急需一份收入高且稳定的工作,因为我父亲常年住院,需要钱。这就更难办了。因为你想不靠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获得稳定收入,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当老罗说,笑来你可以来新东方讲课的时候,我心动了。为什么呢?因为做销售的时候练就的口才,在这里还是用得上的。至于英语麽,可以学,考试是另外一种技能,我知道考试成绩跟实际能力关联并不是大多数人想象得那么紧密。
接下来是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四个月拿下 TOEFL/GRE 高分,从北京辗转到广州新东方,再迂回到北京新东方…… 这里面还有很多故事,我后面会讲。反正,在 28 岁那年,我完成了一次巨大的转折 —— 重生了。
这里有个关键,在那段时间里,我做出了我人生第一个重大的主动的选择。
这就是为什么我自认 28 岁之前并没有实际活过的重要原因。在那些年里,我很少有机会做出什么选择,准确地讲,我一直在随波逐流,而且,实际上我只能随波逐流。在自己的能力不够的情况下,在自己依然非常渺小的情况下,生活不会给你什么机会让你选择,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儿:生活给你什么你就用好什么,这已经是很坚强的态度了。
这次的选择,却是主动的。我在挣扎中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我必须成为一个有创造能力的人,而不是一直就那么通过买卖他人创造的东西生活的人。
这次的选择,是艰难的。不仅仅是因为决定不去做擅长的事情,更因为其实当时的生活压力很大很大。
这次的选择,其实是含混的,我甚至不知道将来要创造的是什么,我只知道我必须成为能创造的人。过了两三年,我开始写书,跟别人说的时候都是云淡风轻,实际上自己确实使尽了浑身解数…… 我的第一个产品是《TOEFL 核心词汇 21 天突破》。这本书的版税,我几乎完全没有动用过,到现在也就存在那里,成为我人生第一笔睡后收入1 —— 就是睡觉了也还会产生的收入。虽然我从未动用过这笔收入,但它显然在其后的许多年里,成为我心态平和的重要因素。
而最终事实证明,即便是含混的选择,依然意义重大。
转眼到了 2007 年,我 35 岁。我决定离开新东方,必须离开新东方。2005 年年底的时候,我父亲去世了。我不再有那么严重的“睡后支出”,选择的压力也就小了很多。而从 28 岁那次的主动选择之后,做出主动选择的难度在不断降低,所以,这一次再做出一个主动选择就很自然了。
这次的主动选择是这样:不再讲课了。虽然到了这个时候,讲课成了我最擅长的事情,最擅长的不再是上一辈子的销售。这个时候的我,已经成为一个有产品的人,我的产品是两本 TOEFL 培训书籍。但,除了不再讲课之外,我也不再想依赖做英语相关的事情了,所以,在离开新东方的过程中,我写了一本书,《把时间当做朋友》,最初的时候发表在我的博客上,原名叫《管理我的时间》。至于后面我应该做什么,我跟七年前那次一样多少有点含混,但这一次完全没有担心了,因为我知道在新的一辈子里,我会很快适应,很快找到属于我的领域。当然,事实上,这一次是在四年之后才“意外地”(带引号的意外)找到了一个非我莫属的领域。这是后话。
**所有的重生都是主动的选择。**事实上,我越来越倾向于认定,刚才已经说过:
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活着的根本方法,就是看他是否有意愿、有能力做出主动的选择。
一生随波逐流,一生逆来顺受,算不上活着,甚至生不如死。在一个关键的节点上,人必须做出主动的选择。只有这样,活着才有意义。
如此看来,之前提到过的我的那位朋友,刘进,就是做出了一个主动的选择的人,所以也是一位真正活过,真正重生过的人。
Footnotes
-
我杜撰的一个词。微信订阅号上,我发表过这么一篇《赚钱的最正确姿势:躺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