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548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我要去哪里?- 写在我的 30 岁 #53
Comments
cool 差不多也是工作 7 年的时间,选择了一样的行业 😄 |
向大佬学习,希望有机会加入这个【团伙】~ |
英雄所见略同吧。😄 |
可能也是自己之后要走的路~~ |
期待秋招能够加入大佬的团队,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开放秋招HC |
大佬在杭州哪个区呀? |
大佬说了工作、生活,唯独没感情经历啊,有女友了吗?啥时候结婚买房呀? |
什么土狗名字,爬一爬 |
砖兄弟,过了30岁我补充一条: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最近刚过了 30 岁生日,人生已到而立之年。
近几年疫情、房价、裁员、社会环境、家庭,让我越来越焦虑,每天脑袋都停不下来,一直在思考「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在干什么?」。
今天我把最近半年的思考,写到这片文章里面。一是把脑袋里面的思考系统的整理一下,二是想和朋友们做下交流,获得更多的输入。
我是谁?
我是一名毕业 7 年的前端开发工程师,日常工作就是写网站。
2014 年大三实习,我进入了杭州一家小公司,一呆就是 4 年。在这四年里先做后端开发,后来转为前端开发。
2018 年跳槽进入某大厂体验技术部,承担前端开发工作,一呆又是 4 年。
所以我就是一名典型的、单调的的程序员。
我要去哪里?
在一个地方呆了 4 年之后,难免会进入舒适区,但在现在大环境下,越舒适就会越焦虑,因为裁员离你越来越近。同时今年团队内部大调整,我就一直在思考「我要去哪里」?
程序员不喜欢别人叫自己「资源」,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就是「资源」,我们干的就是「搬砖」的工作。产品经理告诉我们这栋楼要怎么建,我们只需要负责按产品经理的规划,把砖头放到合适的地方就可以了。至于这栋楼外围配套设施怎么样,能不能卖出去,who care?
甚至这栋楼刚建一半,你就被调去建另外一栋楼了。多被调整几次,你就会更深刻的认识到,你就是「资源」。能从头到尾建完一栋楼的,真的是难得的幸运儿了。
「资源」不是贬义词,他会随着你的工作时长从「褒义」变成「贬义」。
对于工作没几年的程序员来讲,你要做的就是,积累技能,学习怎么把砖搬好。 这时候如果在一个大的垂直类技能部门(比如大前端部门),大家互相交流技术,并且有机会尝试各种各样的项目开发,对我们的技能提升是非常有益的。这个阶段,资源化是褒义的。
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资源化就变成贬义词了。 因为搬砖的效率不能无限增加,但你的工资是一直在增加的,所以你的性价比(产出/工资)肯定是一直在降低。当你的性价比垫底的时候,你离被 fired 就不远了。在这个阶段,你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脱离被资源化。
我现在就处在两个阶段的交界处。
在前端开发领域,我有 4+ 行业的搬砖经验,有各式各样几十个项目的开发经验,有负责过超大型项目前端的经验,并且业务一直搞的都很不错。同时我有一个接近 1W star 的开源项目 ahooks。
伴随着这些丰富经验而来的,就是前端技能提升越来越难,如果不求变,性价比就开始走下坡路。
所以最近大半年我一直在思考,我要去哪里?
我觉得有两条路走:
第一条路就是深耕前端领域,成为前端技术专家。造挖掘机,造模具,造工具,帮助大家更快更好的搬砖。比如 #云谦 老师这样的,开发各种各样的前端提效工具,成为前端行业的领袖。
另一条路就是跳出前端职能角色,成为某块业务专家。专注某个业务领域,不断拓宽自己对这个领域的认知,成为行业领袖。
经过思考,综合我自己的性格,我最终选择了第二条路。
我认为人的价值就是解决社会问题,我们需要先发现问题,然后做出产品,然后解决问题。在做「资源化」程序员的时候,我们更多的只是负责做出产品,但对前因后果知之甚少。
我不想把自己局限在前端程序员的角色中,我想专注在某个业务领域,成为业务专家,能从头看到尾。
对于进入哪个领域,我有两个想法,一个是 devops,一个是区块链。
devops 是因为我有比较多的这个行业的前端开发经验,上手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区块链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新的赛道,并且我比较认可区块链,认为区块链可以给社会带来很大价值。
最终经过权衡,我选择了区块链行业,转岗到了「蚂蚁链」团队,开启人生的下个赛段。如果不出意外,未来十年二十年,我会深耕在这个领域。
我在干什么?
当然 30 岁的高寿,我的思考不仅仅有「我要去哪里」,还有各种各样怎么做事情的思考。
把所有事情织成一张网
小明在某个互联网大厂工作,他的工作内容是用 React 开发 PC 端应用,然后他闲暇时间专注在造移动端的前端轮子,生活中他的副业是自媒体工作者。
上面举了个极端的例子,就是说生活工作中的几件大事没有关联性,很容易顾彼失此。
我越来越意识到,需要让自己关注的重点事情,产生关联,那事情之间会互相促进,做起来会轻松很多。
当然如果过度追求「关联性」,也会让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局限。所以保持核心事情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同样需要广泛涉猎。
你看的各种各样的书,你学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你的各种各样的经历,如果量够大,最终都会相互关联起来,织成一张网。
也不用纠结你现阶段应该学什么,看什么,不妨先做起来,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放弃快娱乐
过去这么多年,我陆续删掉了 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王者荣耀、英雄联盟 等应用,并且强迫自己不去试玩其它游戏,因为它们太让我上瘾了。
抖音一刷刷好几个小时,刷完之后就是无尽的空虚。LOL 一玩玩一天,玩完后悔浪费时间。
这么多年重装卸载过好多次,但好消息是中间的持续时间越来越长了,现在这几个软件手机上一个都没有。
没有了这些快娱乐应用,省下的时间我用来陪家人,用来看书,用来发呆思考,还是非常充实的。很久没有之前那种空虚感了。
放弃快娱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远离负能量,现在的媒体为了流量每天都在拱火,博眼球,经常把人看的很生气。
提前做好规划
最近一年,我会把自己要做的事情都系统的思考好,然后落成文档。
目前还缺少的是未来三年五年的规划,这些目标目前在脑袋里面有个大致的方向,但还没有最终确认。
如何做选择
见贤思齐
很早以前就看到优秀的同事经常看书,经常写文档,写规划,写总结,早起学习,产出各种方法论,产出各种技术轮子。他们的各种优秀的特质,我都没有,并且我觉得要做到他们那样好累。
但随着年龄和工作时间的增加,我发现以前认为很难习得的技能,自己好像自然而然的拥有了。
所以我觉得:
内卷和竞争
最近几年,「内卷」这个词太火了,几乎所有的竞争,都可以被调侃为「内卷」。
我个人的感觉就是:
不要让自己太忙
某些紧急项目,几乎 007 连轴转,这一类项目忙完后,我会感觉到一些空虚。因为这类项目就是无脑搬砖,身体很劳累,脑袋缺少思考。
我目前的作息时间是白天工作时间忙业务,写代码。晚饭过后的时候就是留给自己的,搞搞技术,看看文章,写写文档,思考过去未来,做各种查漏补缺的事情。
我觉得晚上两个小时的思考,是我进步的燃料。
和不同的人聊天
个人的视野是非常非常局限的,我感觉我现在的视野就只在自己能看到的一亩三分地。
夫妻饭店的夫妇几乎 365 天无休,他们不知道可能开出租车比开店更轻松,挣钱更多。他们更不知道滴滴和优步竞争的时候,随便有辆车,就可以挣很多钱。
工地搬砖的工人不知道稍微学习一下,就可以成为装修工人,活轻松,挣的还多。
环卫工人可能不知道隔壁超市在招聘理货员,轻松并且挣钱多。
生活中这种案例太多太多了。大家都是靠历史轨迹,或者老人带新人,从而进入某个行业。很少有人能在没人带的情况下,开辟新行业。
所以我认为,我们需要和各行各业的人多交流,才能发现更多机会,摩擦出更多的火花。但是去哪里能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呢?我也不知道。
欢迎各行各业的朋友找我聊天!!!你可以是程序员、律师、金融从业者、法务、会计、厨师等等等等~
怎么找到我?
聊天形式?
聊什么?
团伙
我想组织一个「团伙」,大家都是各行各业比较优秀的人,定期碰撞思想,绝对非常有趣。
乱世中,团伙会更容易活下去。丧尸世界中,大家都在找团队。
未来我希望能组织这样一个「团伙」,先从认识更多的人开始吧,不妨约我聊聊?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