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发展,互联网公司的岗位类型也随之增多,不同专业的求职者都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PM就是近些年发展很快的岗位之一。这个岗位受到求职者青睐的理由主要个人简单归纳为三点:第一是技术背景要求低,不需要像工程师和研究岗一样的专业背景,考察方式一般也以面试为主,专业包容性强,待遇在达到一定经验后可以与技术岗位相当。简单来说这似乎是一条“捷径”。第二是PM的岗位描述很多是产品策划和设计等等具有很好的主管自由性的内容,这样开放的工作内容很受到很多思维灵活的求职者的喜爱。总结一下就是“有趣”。第三可以概括PM岗位的分类特殊性,按照T(技术)P(产品)S(销售)M(市场)D(设计)的分类来讲,无论从待遇还是工作内容出发,TPD三个岗位往往会被认为是广义上的技术岗,PSM又会被称为广义上的商业岗,所以产品岗往往同时结合了技术要求和市场需求,是一个未来发展平台比较广阔的岗位。用一个词形容就是“综合”。试想一下:如果有这样一个岗位,内容有趣、能力综合、另辟捷径,那么这个岗位一定会吸引很多不同背景的求职者,这可能就是很多人看过宣传后对PM岗位的初印象。
但是从实践角度看PM岗位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岗位呢?首先就是如何解释PM这个缩写。我们可以把PM拆分成P和M,M就是Manager但是P我们可以有三种解释:Product、Program和Project。其中最容易理解的也是最常见的就是Product Manager产品经理,也可以说是传统意义上的PM。可能比较难区分的是Program Manager和Project Manager。简单来说Program Manager可以同时对接多个Project Manager并提供策略方面的支持,因此Program Manager是大于Project Manager的。那么Project和Product又是如何区分呢?Project Manager是单个项目的最高负责人,主要任务是项目推进和技术细节等方面的工作。但是Product Manager更多的是负责产品设计、产品策划和需求分析、客户对接的相关工作,所以Project Manager的技术要求会更高一层。
以上就是对于PM岗位的简单介绍,但是对于这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和经常关心的问题可能还不够清楚,下面我们一起讨论一下求职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疑问。
首先很多公司会把PM岗位划分到Engineer,目前就业市场对于PM岗位的要求也需要一定技术背景,尤其部分公司明确说明需要招聘TPM岗会在面试的过程中直接考察技术背景和专业知识。因此可以比较确定地说PM是一个技术岗。其次,之所以还有一部分不确定是因为PM实际工作中可能并不是一个技术岗。因为需要PM去分析需求,去思考产品路线,去设计和创新以及实现和不同团队的沟通和交流。从实际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偏商科类的岗位。
从个人的实习经历和工作经历来讲,PM每天的工作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词来总结:“开会”。从上班开始,每天会和不同团队以及不同职能的同事在不同的会议室里讨论不同的问题。如果作为一个已经在做一个项目的PM,因为产品设计和开发流程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兼顾,所以要不断整理思路逻辑并且转化为思维导图或者流程图交给技术团队,同时和技术团队一起讨论产品完整的技术路线和实现方式。同时为了很好地适应客户需求,需要和客户以及市场销售团队分析和修改需求。如果涉及有封面的产品还需要和平面设计团队进行沟通和改进。最终通过一系列会议实现产品的成功上线。如果作为一个目前还没有独立项目的PM,那么除了去协助处理部分其他项目外还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信息获取来得到新的想法,从而开启新的项目。这一点就需要经常和其他同行讨论、阅读相关文献论文或者参加其他公司的展会之类的方式得到新的创新想法。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PM是一个个人岗位,PMO是一个团队。PM并不是PMO的领导者,PMO可以理解为PM的“后勤部队”。举个例子,周瑜作为PM,现在要做的项目是拿下赤壁之战。攻打过程需要除掉对方精通水军的将领,建造船只,拖住曹客户的时间,搞到箭羽。但是周瑜为了完成这个项目每天要开很多会,需要亲自带领军队练兵,没有时间去做这些准备。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好帮手诸葛亮,带领一个团队把剩下的事情都准备好了甚至还超额完成搞到了东风,为最终项目的完成提供了除了战略和战术方面的其他所有支持。诸葛亮的团队就是PMO的职能。但是随着PMO资源的复用能力不断增强,PMO逐渐开始走向平台化。也就是同样的资源能够对应不同的PM或不同的项目,为项目的进行提供可能。
个人感觉适合PM岗位的求职者一般需要具备三个特点。排在第三位的是冷静理性的判断力,能够根据事实陈述原因和观点,逻辑严密可靠性高,不容易受到外界的情绪干扰和感性影响并且拥有一颗“大心脏”,不会在压力场合惊慌失措。第二位应该是良好的沟通能力,语言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和不同团队或者个人的沟通一定是项目进行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第一位就是自主思考能力和比较强的目的性,能够在项目全过程中保持目标的明确性,即使有创新有需求变化也不会干扰项目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