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iles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351 lines (265 loc) · 11.4 KB

ACM模式如何构建二叉树.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351 lines (265 loc) · 11.4 KB

力扣上如何自己构造二叉树输入用例?

经常有录友问,二叉树的题目中输入用例在ACM模式下应该怎么构造呢?

力扣上的题目,输入用例就给了一个数组,怎么就能构造成二叉树呢?

这次就给大家好好讲一讲!

就拿最近公众号上 二叉树的打卡题目来说:

538.把二叉搜索树转换为累加树

其输入用例,就是用一个数组来表述 二叉树,如下:

一直跟着公众号学算法的录友 应该知道,我在二叉树:构造二叉树登场!,已经讲过,只有 中序与后序 和 中序和前序 可以确定一棵唯一的二叉树。 前序和后序是不能确定唯一的二叉树的

那么538.把二叉搜索树转换为累加树的示例中,为什么,一个序列(数组或者是字符串)就可以确定二叉树了呢?

很明显,是后台直接明确了构造规则。

再看一下 这个 输入序列 和 对应的二叉树。

从二叉树 推导到 序列,大家可以发现这就是层序遍历。

但从序列 推导到 二叉树,很多同学就看不懂了,这得怎么转换呢。

我在 关于二叉树,你该了解这些!已经详细讲过,二叉树可以有两种存储方式,一种是 链式存储,另一种是顺序存储。

链式存储,就是大家熟悉的二叉树,用指针指向左右孩子。

顺序存储,就是用一个数组来存二叉树,其方式如图所示:

那么此时大家是不是应该知道了,数组如何转化成 二叉树了。如果父节点的数组下标是i,那么它的左孩子下标就是i * 2 + 1,右孩子下标就是 i * 2 + 2

那么这里又有同学疑惑了,这些我都懂了,但我还是不知道 应该 怎么构造。

来,咱上代码。 昨天晚上 速度敲了一遍实现代码。

具体过程看注释:

// 根据数组构造二叉树
TreeNode* construct_binary_tree(const vector<int>& vec) {
    vector<TreeNode*> vecTree (vec.size(), NULL);
    TreeNode* root = NULL;
    // 把输入数值数组,先转化为二叉树节点数组
    for (int i = 0; i < vec.size(); i++) {
        TreeNode* node = NULL;
        if (vec[i] != -1) node = new TreeNode(vec[i]); // 用 -1 表示null
        vecTree[i] = node;
        if (i == 0) root = node;
    }
    // 遍历一遍,根据规则左右孩子赋值就可以了
    // 注意这里 结束规则是 i * 2 + 2 < vec.size(),避免空指针
    for (int i = 0; i * 2 + 2 < vec.size(); i++) {
        if (vecTree[i] != NULL) {
            // 线性存储转连式存储关键逻辑
            vecTree[i]->left = vecTree[i * 2 + 1];
            vecTree[i]->right = vecTree[i * 2 + 2];
        }
    }
    return root;
}

这个函数最后返回的 指针就是 根节点的指针, 这就是 传入二叉树的格式了,也就是 力扣上的用例输入格式,如图:

也有不少同学在做ACM模式的题目,就经常疑惑:

  • 让我传入数值,我会!
  • 让我传入数组,我会!
  • 让我传入链表,我也会!
  • 让我传入二叉树,我懵了,啥? 传入二叉树?二叉树怎么传?

其实传入二叉树,就是传入二叉树的根节点的指针,和传入链表都是一个逻辑。

这种现象主要就是大家对ACM模式过于陌生,说实话,ACM模式才真正的考察代码能力(注意不是算法能力),而 力扣的核心代码模式 总有一种 不够彻底的感觉。

所以,如果大家对ACM模式不够了解,一定要多去练习!

那么以上的代码,我们根据数组构造二叉树,接来下我们在 把 这个二叉树打印出来,看看是不是 我们输入的二叉树结构,这里就用到了层序遍历,我们在二叉树:层序遍历登场!中讲过。

完整测试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queue>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TreeNode {
    int val;
    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TreeNode(int x) : val(x), left(NULL), right(NULL) {}
};

// 根据数组构造二叉树
TreeNode* construct_binary_tree(const vector<int>& vec) {
    vector<TreeNode*> vecTree (vec.size(), NULL);
    TreeNode* root = NULL;
    for (int i = 0; i < vec.size(); i++) {
        TreeNode* node = NULL;
        if (vec[i] != -1) node = new TreeNode(vec[i]);
        vecTree[i] = node;
        if (i == 0) root = node;
    }
    for (int i = 0; i * 2 + 2 < vec.size(); i++) {
        if (vecTree[i] != NULL) {
            vecTree[i]->left = vecTree[i * 2 + 1];
            vecTree[i]->right = vecTree[i * 2 + 2];
        }
    }
    return root;
}

// 层序打印打印二叉树
void print_binary_tree(TreeNode* root) {
    queue<TreeNode*> que;
    if (root != NULL) que.push(root);
    vector<vector<int>> result;
    while (!que.empty()) {
        int size = que.size();
        vector<int> vec;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TreeNode* node = que.front();
            que.pop();
            if (node != NULL) {
                vec.push_back(node->val);
                que.push(node->left);
                que.push(node->right);
            }
            // 这里的处理逻辑是为了把null节点打印出来,用-1 表示null
            else vec.push_back(-1);
        }
        result.push_back(vec);
    }
    for (int i = 0; i < result.size(); i++) {
        for (int j = 0; j < result[i].size(); j++) {
            cout << result[i][j] << " ";
        }
        cout << endl;
    }
}

int main() {
    // 注意本代码没有考虑输入异常数据的情况
    // 用 -1 来表示null
    vector<int> vec = {4,1,6,0,2,5,7,-1,-1,-1,3,-1,-1,-1,8};
    TreeNode* root = construct_binary_tree(vec);
    print_binary_tree(root);
}

可以看出我们传入的数组是:{4,1,6,0,2,5,7,-1,-1,-1,3,-1,-1,-1,8} , 这里是用 -1 来表示null,

538.把二叉搜索树转换为累加树 中的输入是一样的

这里可能又有同学疑惑,你这不一样啊,题目是null,你为啥用-1。

用-1 表示null为了方便举例,如果非要和 力扣输入一样一样的,就是简单的字符串处理,把null 替换为 -1 就行了。

在来看,测试代码输出的效果:

可以看出和 题目中输入用例 这个图 是一样一样的。 只不过题目中图没有把 空节点 画出来而已。

大家可以拿我的代码去测试一下,跑一跑。

注意:我的测试代码,并没有处理输入异常的情况(例如输入空数组之类的),处理各种输入异常,大家可以自己去练练

总结

大家可以发现,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很多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 其实我在文章里都讲过,而且是详细的讲过,如果大家能把这些知识点串起来,很容易解决心中的疑惑了。

但为什么很多录友都没有想到这个程度呢。

这也是我反复强调,代码随想录上的 题目和理论基础,至少要详细刷两遍

**知识星球**里有的录友已经开始三刷:

只做过一遍,真的就是懂了一点皮毛, 第二遍刷才有真的对各个题目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也会明白 我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刷题的顺序了。

都是卡哥的良苦用心呀!

其他语言版本

Java

public class Solution {
    // 节点类
    static class TreeNode {
        // 节点值
        int val;

        // 左节点
        TreeNode left;

        // 右节点
        TreeNode right;

        // 节点的构造函数(默认左右节点都为null)
        public TreeNode(int x) {
            this.val = x;
            this.left = null;
            this.right = null;
        }
    }
    
    /**
     * 根据数组构建二叉树
     * @param arr 树的数组表示
     * @return 构建成功后树的根节点
     */
    public TreeNode constructBinaryTree(final int[] arr) {
        // 构建和原数组相同的树节点列表
        List<TreeNode> treeNodeList = arr.length > 0 ? new ArrayList<>(arr.length) : null;
        TreeNode root = null;
        // 把输入数值数组,先转化为二叉树节点列表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TreeNode node = null;
            if (arr[i] != -1) { // 用 -1 表示null
                node = new TreeNode(arr[i]);
            }
            treeNodeList.add(node);
            if (i == 0) {
                root = node;
            }
        }
        // 遍历一遍,根据规则左右孩子赋值就可以了
        // 注意这里 结束规则是 i * 2 + 2 < arr.length,避免空指针
        for (int i = 0; i * 2 + 2 < arr.length; i++) {
            TreeNode node = treeNodeList.get(i);
            if (node != null) {
                // 线性存储转连式存储关键逻辑
                node.left = treeNodeList.get(2 * i + 1);
                node.right = treeNodeList.get(2 * i + 2);
            }
        }
        return root;
    }
}

Python

Go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type TreeNode struct {
    Val   int
    Left  *TreeNode
    Right *TreeNode
}

func constructBinaryTree(array []int) *TreeNode {
    var root *TreeNode
    nodes := make([]*TreeNode, len(array))

    // 初始化二叉树节点
    for i := 0; i < len(nodes); i++ {
	var node *TreeNode
	if array[i] != -1 {
	    node = &TreeNode{Val: array[i]}
	}
	nodes[i] = node
	if i == 0 {
	    root = node
	}
    }
    // 串联节点
    for i := 0; i*2+2 < len(array); i++ {
        if nodes[i] != nil {
	    nodes[i].Left = nodes[i*2+1]
	    nodes[i].Right = nodes[i*2+2]
	}
    }
    return root
}

func printBinaryTree(root *TreeNode, n int) {
    var queue []*TreeNode
    if root != nil {
	queue = append(queue, root)
    }

    result := []int{}
    for len(queue) > 0 {
	for j := 0; j < len(queue); j++ {
	    node := queue[j]
	    if node != nil {
		result = append(result, node.Val)
		queue = append(queue, node.Left)
		queue = append(queue, node.Right)
	    } else {
	        result = append(result, -1)
	    }
        }
	// 清除队列中的本层节点, 进入下一层遍历
	queue = queue[len(queue):]
    }
    
    // 参数n控制输出值数量, 否则二叉树最后一层叶子节点的孩子节点也会被打印(但是这些孩子节点是不存在的).
    fmt.Println(result[:n])
}

func main() {
    array := []int{4, 1, 6, 0, 2, 5, 7, -1, -1, -1, 3, -1, -1, -1, 8}
    root := constructBinaryTree(array)
    printBinaryTree(root, len(array))
}

Jav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