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80 lines (226 loc) · 11.9 KB

hashmap.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80 lines (226 loc) · 11.9 KB

源码分析:HashMap

HashMap是Java中,在没有并发的情况下最常用的非线性数据结构。

使用JDK版本:Oracle OpenJDK version 22.0.2

hash 方法

先看注释

计算 key.hashCode() 并将哈希的较高位展开(异或)到较低位。由于该表使用二进制掩码,仅在当前掩码之上的位发生变化的哈希集合将始终发生冲突。(已知的例子包括小表中的连续整数的 Float 键集合。)因此,我们应用一种将较高位的影响向下传播的处理方式。在速度、实用性和位传播的质量之间存在权衡。由于许多常见的哈希集合已经合理分布(因此不会从传播中受益),并且由于我们使用树来处理桶中的大量冲突,我们只是以最便宜的方式异或一些移位位,以减少系统性的损失,以及纳入最高位的影响,否则由于表边界,这些最高位永远不会在索引计算中使用。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简单来说,就是将高16位的值,通过异或运算,传播到低16位中。

put 方法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return putVal(hash(key), key, value, false, true);
}
/**
 * 实现 HashMap 中的 put 操作。此方法将键值对插入到哈希表中,
 * 处理哈希冲突,必要时调整表的大小,并返回旧值(如果键已存在),
 * 如果是新插入的键则返回 null。
 */
final V putVal(int hash, 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boolean evict) {
    // 局部变量 tab 用来引用哈希表
    Node<K,V>[] tab; 
    // 局部变量 p 用来存储特定索引位置的节点
    Node<K,V> p;     
    // n 用来存储表的大小,i 用来存储在表中的索引位置
    int n, i;        

    // 如果表未初始化或大小为 0,则调用 resize 方法初始化或扩展表的大小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n = (tab = resize()).length;

    // 计算索引位置 (n - 1) & hash,并检查该位置是否为空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 如果为空,在该位置创建一个新的节点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else {
        // e 用来存储已存在的节点(如果找到)
        Node<K,V> e; 
        // k 用来存储已存在节点的键
        K k;         

        // 如果在计算出的索引位置已经存在键(链表的第一个节点)
        if (p.hash == hash &&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e = p;
        // 如果节点类型是 TreeNode(树节点),在树中插入键值对
        else if (p instanceof TreeNode)
            e = ((TreeNode<K,V>)p).putTreeVal(this, tab, hash, key, value);
        else {
            // 否则通过链表遍历处理冲突,遍历链表直到找到匹配的键或到达链表末尾
            for (int binCount = 0; ; ++binCount) {
                // 如果到达链表末尾还未找到匹配的键,插入新节点
                if ((e = p.next) == null) {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 如果链表长度超过 TREEIFY_THRESHOLD - 1,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treeifyBin(tab, hash);
                    break;
                }
                // 如果找到匹配的键,跳出循环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break;
                p = e;
            }
        }
        // 如果找到已有的键值对,则更新值并返回旧值
        if (e != null) {
            V oldValue = e.value;
            if (!onlyIfAbsent || oldValue == null)
                e.value = value;
            afterNodeAccess(e);
            return oldValue;
        }
    }
    // 增加修改计数器
    ++modCount;
    // 增加 HashMap 的大小,如果超过阈值,则调用 resize 扩展哈希表
    if (++size > threshold)
        resize();
    afterNodeInsertion(evict);
    return null;
}

整体流程解释

1.哈希表的初始化或扩展: •如果哈希表尚未初始化或其大小为0,则通过 resize() 方法进行初始化或扩展。

2.计算索引位置: •使用 (n - 1) & hash 计算插入位置的索引 i,并根据哈希表的长度 n 和给定的哈希值确定插入位置。

3.处理哈希冲突: •如果计算出的索引位置为空,直接在该位置插入新节点。 •如果该位置已经存在节点,则判断: •若存在相同的键,更新对应的值。 •若为树节点(红黑树),在树中进行插入。 •若为链表,遍历链表处理冲突,如果链表过长,将其转换为红黑树。

4.更新哈希表结构: •如果插入新节点导致哈希表大小超过阈值 threshold,则进行扩容。 •更新修改计数器 modCount,用于并发修改检测。 •根据情况调用 afterNodeAccess(e) 和 afterNodeInsertion(evict),这些方法通常用于子类的特殊处理。

5.返回结果: •如果是新插入的键,返回 null。 •如果是更新现有的键,返回旧值。

get 方法

先看注释

返回指定密钥映射到的值,如果此映射不包含密钥映照,则返回null。 更正式地说,如果此映射包含从键k到值v的映射,使得(key==null? k==null:keyequals(k)),则此方法返回v;否则返回 null。(最多可以有这样一个映射。) 返回值为 null 不一定表示映射中不包含键的映射;也有可能映射将键显式映射为 null。可以使用 containsKey 操作来区分这两种情况。

其中有个面试会问到的点,就是HashMap是允许key和value为null的,但是key只能有一个为null,value可以有多个为null。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Node<K,V> e;
    return (e = getNode(hash(key), key)) == null ? null : e.value;
}
/**
 * 根据给定的键获取哈希表中的节点。
 * 如果找到对应的键,则返回该键对应的节点,否则返回 null。
 */
final Node<K,V> getNode(Object key) {
    // 定义变量 tab 表示哈希表,first 表示桶中的第一个节点,e 表示当前遍历的节点,n 表示表的长度,hash 表示键的哈希值,k 表示当前节点的键
    Node<K,V>[] tab; 
    Node<K,V> first, e; 
    int n, hash; 
    K k;

    // 判断哈希表是否初始化且长度大于 0,并且检查键对应的桶是否为空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
        // 计算哈希值并定位到对应桶中的第一个节点
        (first = tab[(n - 1) & (hash = hash(key))]) != null) {
        
        // 如果第一个节点的哈希值匹配并且键相等,直接返回该节点
        if (first.hash == hash && 
            ((k = first.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first;

        // 如果桶中的第一个节点有后续节点,则继续查找
        if ((e = first.next) != null) {
            // 如果第一个节点是树节点,则调用树的查找方法
            if (first instanceof TreeNode)
                return ((TreeNode<K,V>)first).getTreeNode(hash, key);
            
            // 否则,遍历链表查找匹配的键
            do {
                // 如果找到匹配的键,返回对应的节点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e;
            } while ((e = e.next) != null); // 继续遍历下一个节点
        }
    }
    // 如果未找到匹配的键,返回 null
    return null;
}
  1. 哈希表的初始化和桶查找: •首先检查哈希表 table 是否已初始化,并且其长度 n 是否大于 0。 •如果哈希表尚未初始化或其长度为 0,则直接返回 null,表示未找到节点。 •如果哈希表已初始化且长度大于 0,继续执行以下步骤。

  2. 计算索引位置:

    •通过 (n - 1) & hash 计算键对应的索引位置 i。这里的 n 是哈希表的长度,hash 是通过 hash(key) 计算得到的键的哈希值。 •根据计算出的索引位置 i,获取桶中的第一个节点 first。

  3. 检查第一个节点:

    •检查 first 是否为 null。 •如果 first 不为 null,继续检查其哈希值 hash 和键 key 是否与查询的键匹配。 •如果匹配,直接返回 first 节点,表示查找成功。

  4. 遍历链表或查找红黑树:

    •如果 first 节点不匹配,并且其后续节点 next 不为 null,说明该位置存在冲突,需进一步处理。 •检查 first 是否为 TreeNode 类型。 •如果是 TreeNode 类型,表示此位置已经是红黑树结构,调用 getTreeNode 方法在树中查找。 •如果不是 TreeNode,则表示此位置为链表结构,遍历链表中的每一个节点: •对于每个节点,检查其哈希值 hash 和键 key 是否与查询的键匹配。 •如果找到匹配的节点,立即返回该节点。

  5. 返回结果:

    •如果遍历或树查找未找到匹配的节点,返回 null,表示查找失败。 •如果找到匹配的节点,在对应的步骤中已返回该节点。

重要结构 Node

面试题上都说,HashMap底层是数组加链表,其中table属性是一个Node数组,Node是一个静态内部类,它是HashMap的基本存储单元。源码如下

static class Node<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final int hash;
    final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Node(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
        this.hash = hash;
        this.key = key;
        this.value = value;
        this.next = next;
    }

    public final K getKey()        { return key; }
    public final V getValue()      { return value; }
    public final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key + "=" + value; }

    public final int hashCode() {
        return Objects.hashCode(key) ^ Objects.hashCode(value);
    }

    public final V setValue(V newValue) {
        V oldValue = value;
        value = newValue;
        return oldValue;
    }

    public final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if (o == this)
            return true;

        return o instanceof Map.Entry<?, ?> e
                && Objects.equals(key, e.getKey())
                && Objects.equals(value, e.getValue());
    }
}

可以看出,Node是一个单向链表,它包含了key、value、hash和next属性。其中,key和value是Map.Entry接口的实现,hash是key的hashCode()方法的返回值,next是下一个Node节点的引用。

重要结构 TreeNode

当链表长度超过阈值 TREEIFY_THRESHOLD 时(默认为8),链表会转换为红黑树。红黑树的实现是 TreeNode 类,它是 Node 类的子类。源码如下

static final class TreeNode<K,V> extends LinkedHashMap.Entry<K,V> {
        TreeNode<K,V> parent;  // red-black tree links
        TreeNode<K,V> left;
        TreeNode<K,V> right;
        TreeNode<K,V> prev;    // needed to unlink next upon deletion
        boolean red;
        //... 省略部分代码,其中是红黑树的实现,Node和TreeNode的转换
}

只列出了属性,parent用于红黑树结构,prev用于链表结构。即使变成树,在恢复链表的时候需要使用,所以也要维护。

使用注意事项

  1. HashMap是非线程安全的,如果需要在多线程环境下使用,可以使用 ConcurrentHashMap或者通过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方法创建线程安全的 HashMap。实现原理很粗暴,就是在方法上加synchronized。
  2. HashMap的默认初始容量为16,负载因子为0.75,即当哈希表中的元素个数超过容量的75%时,会进行扩容。在知道所需容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构造函数指定初始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