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Decoder 基于 Mask2Former,因此必须要理解 MaskFormer 和 Mask2Former。
论文名: Per-Pixel Classification is Not All You Need for Semantic Segmentation
论文虽然是语义分割,但是实际上是通用分割。
由于论文非常有名,知乎有不少不错的解释,例如 https://zhuanlan.zhihu.com/p/389457610 和 https://zhuanlan.zhihu.com/p/532168933 本文只写几个核心部分。
图像分割是一个像素级分类per-pixel classification问题,即假设 80 类,那么输出就是 (81,h,w) 或者 (80,h,w)。 作者发现把语义分割看成一个mask classification问题不仅更自然的把语义级分割(semantic-level segmentation)和实例级分割(instance-level segmentation)联系在了一起,并且在语义分割上取得了比像素级分类方法更好的方法, 也就是只要重新构建分割任务,那么就可以非常容易的用统一架构实现语义分割和实例分割,进而也可以完成全景分割。
Mask classification 和 per-pixel classification 最大的不同在于:mask classification里面的每一个binary mask都只需要一个global的类别(而不是每个像素都需要类别)
常见的语义分割就是 per-pixel classification,而 Mask rcnn 就是 Mask classification 即输出不固定数量的二值 mask,每个 mask 对应一个类别。我们只要提前设置这个不固定数量就可以。这样就统一了语义分割和实例分割。
架构图如下所示:
受到DETR的启发,用“object query”的概念去预测binary mask以及每个binary mask的类别。这里想强调的一点是:虽然语义分割有固定个数的类别,我们发现query的个数不一定需要等于类别数。相反,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最优的query个数其实跟类别数没有关系。
因为query个数和类别数不一样,所以我们也借鉴了DETR中bipartite matching loss的设计思想来训练我们的模型。
MMDet 中已经实现了,因此可以直接看 MMDet 的实现。
推理过程有两种做法,作者发现对于不同的任务可以采用不同的做法,性能有区别。
- General inference: 先对预测类别进行 argmax 操作得到 N 个实例的预测类别值,然后基于预测类别索引,从 N 个二值 mask 中提取对应的掩码
scores, labels = F.softmax(mask_cls, dim=-1).max(-1) # N,1
mask_pred = mask_pred.sigmoid() # N,H,W
keep = labels.ne(self.sem_seg_head.num_classes) & (scores > self.object_mask_threshold)
cur_masks = mask_pred[keep] # M,H,W
cur_mask_cls = mask_cls[keep]
cur_scores = scores[keep] # M,1
# M,1,1 * M,H,W -> M,H,W
cur_prob_masks = cur_scores.view(-1, 1, 1) * cur_masks
# H, W 里面的每个值代表类别 id
cur_mask_ids = cur_prob_masks.argmax(0)
这个后处理用于实例和全景分割
- Semantic inference: 如上图所示,将类别预测和二值 mask 预测直接相乘,然后再 argmax 确定类别,不需要阈值
def semantic_inference(self, mask_cls, mask_pred):
mask_cls = F.softmax(mask_cls, dim=-1)[..., :-1] # N,C
mask_pred = mask_pred.sigmoid() # N,H,W
semseg = torch.einsum("qc,qhw->chw", mask_cls, mask_pred) # C,H,W
return semseg
这个后处理用于语义分割。作者发现这样做性能最好。
一个重要发现:MaskFormer 也与使用单个解码器层进行语义分割具有竞争力,而对于实例级分割,需要多层从最终预测中删除重复项。这也侧面说明语义分割任务相对来说更简单些。
通过对全景分割的 PQ 和 SQ 指标进行对比,发现 MaskFormer 在识别质量 (RQSt) 方面表现更好,同时落后于逐像素分割质量 (SQSt)。这一观察表明,在类识别相对容易解决的数据集上,基于掩码分类的方法的主要挑战是像素级精度(即掩码质量),这也是目前通用分割的重点优化方向。
从代码来看,代码和架构图是对不上的。以 configs/maskformer/maskformer_r50_ms-16xb1-75e_coco.py
为例
简单看下没有融合前的推理过程:
(1) backbone 是 ResNet50, 输出 4 个尺度特征图
假设输入是 (1,3,800, 1199),那么 backbone 输出 4 个尺度特征图:
- (1,256,200,300)
- (1,512,100,150)
- (1,1024,50,75)
- (1,2048,25,38)
(2) MaskFormerHead 中的 pixel_decoder 是一个 6 层的 TransformerEncoderPixelDecoder,实际上就是常规的 Encoder
pixel_decoder 是一个类似 FPN 的模块进行特征融合,输出 2 个特征图
- mask_feature (1,256,200,300) 特征融合后,最大尺度对应输出经过 1 个 3x3 卷积后的特征图
- memory (1,256,25,38) 特征融合后,没有经过投影层的最小尺度特征图
def forward(self, feats: List[Tensor],
batch_img_metas: List[dict]) -> Tuple[Tensor, Tensor]:
feat_last = feats[-1]
bs, c, h, w = feat_last.shape
input_img_h, input_img_w = batch_img_metas[0]['batch_input_shape']
padding_mask = feat_last.new_ones((bs, input_img_h, input_img_w),
dtype=torch.float32)
for i in range(bs):
img_h, img_w = batch_img_metas[i]['img_shape']
padding_mask[i, :img_h, :img_w] = 0
padding_mask = F.interpolate(
padding_mask.unsqueeze(1),
size=feat_last.shape[-2:],
mode='nearest').to(torch.bool).squeeze(1)
pos_embed = self.positional_encoding(padding_mask)
feat_last = self.encoder_in_proj(feat_last)
# (batch_size, c, h, w) -> (batch_size, num_queries, c)
feat_last = feat_last.flatten(2).permute(0, 2, 1)
pos_embed = pos_embed.flatten(2).permute(0, 2, 1)
# (batch_size, h, w) -> (batch_size, h*w)
padding_mask = padding_mask.flatten(1)
# 最小尺度特征图经过 encoder 处理,得到 memory
memory = self.encoder(
query=feat_last,
query_pos=pos_embed,
key_padding_mask=padding_mask)
# (batch_size, num_queries, c) -> (batch_size, c, h, w)
memory = memory.permute(0, 2, 1).view(bs, self.encoder_embed_dims, h,
w)
# 其余层继续进行特征融合
y = self.encoder_out_proj(memory)
for i in range(self.num_inputs - 2, -1, -1):
x = feats[i]
cur_feat = self.lateral_convs[i](x)
y = cur_feat + \
F.interpolate(y, size=cur_feat.shape[-2:], mode='nearest')
y = self.output_convs[i](y)
mask_feature = self.mask_feature(y)
return mask_feature, memory
(3) transformer_decoder 实际上是 DetrTransformerDecoder
# when backbone is swin, memory is output of last stage of swin.
# when backbone is r50, memory is output of tranformer encoder.
mask_features, memory = self.pixel_decoder(x, batch_img_metas)
pos_embed = self.decoder_pe(padding_mask)
memory = self.decoder_input_proj(memory)
# shape (batch_size, c, h, w) -> (batch_size, h*w, c)
memory = memory.flatten(2).permute(0, 2, 1)
pos_embed = pos_embed.flatten(2).permute(0, 2, 1)
# shape (batch_size, h * w)
padding_mask = padding_mask.flatten(1)
# shape = (num_queries, embed_dims)
query_embed = self.query_embed.weight
# shape = (batch_size, num_queries, embed_dims)
query_embed = query_embed.unsqueeze(0).repeat(batch_size, 1, 1)
target = torch.zeros_like(query_embed)
# shape (6, 100, 1, 256)
# 核心逻辑
out_dec = self.transformer_decoder(
query=target, # 开始初始化为0
key=memory, # 输入
value=memory,
query_pos=query_embed, # query
key_pos=pos_embed,
key_padding_mask=padding_mask)
# cls_scores 简单线性层 -> (6, 100, 1, num_cls)
all_cls_scores = self.cls_embed(out_dec)
# mask_preds MLP -> (6, 100, 1, 256)
mask_embed = self.mask_embed(out_dec)
# (6, 100, 1, 256) 和 (1,256, 200,300)
all_mask_preds = torch.einsum('lbqc,bchw->lbqhw', mask_embed,
mask_features)
# (6,1,100,200,300)
return all_cls_scores, all_mask_preds
最终用的还只是最后一个layer输出。 MaskFormer 还是比较简单的,容易理解,只要你熟悉 DETR 的话。
论文: Masked-attention Mask Transformer for Universal Image Segmentation
相比于 MaskFormer 主要是提升训练效率和性能。
- 首先,我们在Transformer解码器中使用 mask attention,它将注意力限制在以预测片段为中心的局部特征上,这些特征可以是对象或区域,具体取决于分组的特定语义。与标准Transformer解码器中使用的交叉注意(关注图像中的所有位置)相比,我们的 mask attention 可以更快地收敛并提高性能.
- 其次,我们使用 multi-scale high-resolution features 来帮助模型分割小物体/区域。
- 第三,我们提出了 optimization improvements,如切换自注意力和交叉注意力的顺序,使 query features 可学习,并移除 dropout,所有这些都可以在不增加计算的情况下提高性能
- 最后,我们通过 calculating mask loss on few randomly sampled points 来节省 3×training 内存,而不影响性能。
结构图如下:
大致结构差不多,但是内部有些区别。
一个简单的体系结构由三个组件组成。
- 从图像中提取低分辨率特征的backbone
- pixel decoder,它从主干的输出逐渐上采样低分辨率特征,以生成高分辨率的逐像素嵌入
- 最后是 Transformer decoder,它操作图像特征来处理对象查询。最终的二进制掩码预测是用对象查询从逐像素嵌入中解码出来的
下面对要点详细说明。
基于 transformer 的模型的缓慢收敛是由于交叉注意层中的全局上下文,因为交叉注意需要许多次训练才能学会关注局部对象区域。
Mask2Former 主要改动在于 Decoder, 提出了所谓的 masked attention 操作。其作用是通过将交叉注意力限制在每个query的预测掩码的前景区域内来提取局部特征,而不是关注整个特征图,可以大幅提升收敛速度。
masked attention 的 mask 来自上一次 decoder 的输出并通过预测后的语义 mask 通过阈值 0.5 来二值化,实现自举。
pixel decoder 换成了 MSDeformAttnPixelDecoder,更高效,收敛更快。
# shape (num_total_queries, batch_size, c)
# Mask2FormerTransformerEncoder 其实就是 DeformableDetrTransformerEncoder
# encoder_inputs 是 cat 了 backbone 输出的多尺度特征的,相当于已经包括了多尺度特征输入
memory = self.encoder(
query=encoder_inputs,
query_pos=level_positional_encodings,
key_padding_mask=padding_masks,
spatial_shapes=spatial_shapes,
reference_points=reference_points,
level_start_index=level_start_index,
valid_ratios=valid_radios)
# 后续就和 maskformer 没有多大区别,主要是输出有区别
# (batch_size, c, num_total_queries)
memory = memory.permute(0, 2, 1)
# from low resolution to high resolution
num_queries_per_level = [e[0] * e[1] for e in spatial_shapes]
outs = torch.split(memory, num_queries_per_level, dim=-1)
outs = [
x.reshape(batch_size, -1, spatial_shapes[i][0],
spatial_shapes[i][1]) for i, x in enumerate(outs)
]
for i in range(self.num_input_levels - self.num_encoder_levels - 1, -1,
-1):
x = feats[i]
cur_feat = self.lateral_convs[i](x)
y = cur_feat + F.interpolate(
outs[-1],
size=cur_feat.shape[-2:],
mode='bilinear',
align_corners=False)
y = self.output_convs[i](y)
outs.append(y)
multi_scale_features = outs[:self.num_outs]
mask_feature = self.mask_feature(outs[-1])
# mask_feature 没有变,依然是最大尺度尺度,但是 feature 变成了多尺度特征,而且只取了后面的 3 个
return mask_feature, multi_scale_features
在得到多尺度特征后,按照 multi_scale_features 层的顺序一次和 decoder 中的 transformer layer 进行交互。
# multi_scale_memorys (from low resolution to high resolution)
decoder_inputs = []
decoder_positional_encodings = []
# 对 multi_scale_features 进行处理,加上 可学习的 level embed 和 decoder_positional_encoding
for i in range(self.num_transformer_feat_level):
decoder_input = self.decoder_input_projs[i](multi_scale_memorys[i])
# shape (batch_size, c, h, w) -> (batch_size, h*w, c)
decoder_input = decoder_input.flatten(2).permute(0, 2, 1)
level_embed = self.level_embed.weight[i].view(1, 1, -1)
decoder_input = decoder_input + level_embed
# shape (batch_size, c, h, w) -> (batch_size, h*w, c)
mask = decoder_input.new_zeros(
(batch_size, ) + multi_scale_memorys[i].shape[-2:],
dtype=torch.bool)
decoder_positional_encoding = self.decoder_positional_encoding(
mask)
decoder_positional_encoding = decoder_positional_encoding.flatten(
2).permute(0, 2, 1)
decoder_inputs.append(decoder_input)
decoder_positional_encodings.append(decoder_positional_encoding)
为了得到 mask attention,需要先推理一遍
# shape (num_queries, c) -> (batch_size, num_queries, c)
query_feat = self.query_feat.weight.unsqueeze(0).repeat(
(batch_size, 1, 1))
query_embed = self.query_embed.weight.unsqueeze(0).repeat(
(batch_size, 1, 1))
cls_pred_list = []
mask_pred_list = []
cls_pred, mask_pred, attn_mask = self._forward_head(
query_feat, mask_features, multi_scale_memorys[0].shape[-2:])
query_feat 可学习是 mask2former 的改进,maskformer 里面这个值是不可以学习的,初始化是0,假装 query_feat 已经更新了,可以推理一遍得到 atten_mask
开始对 decoder layer 进行推理
# self.num_transformer_decoder_layers=9
# self.num_transformer_feat_level=3
# 说明 0 decoder -> 0 多尺度特征; 1 decoder -> 1 多尺度特征; 2 decoder -> 2 多尺度特征; 3 decoder -> 0 多尺度特征, 交错排布
for i in range(self.num_transformer_decoder_layers):
level_idx = i % self.num_transformer_feat_level
# if a mask is all True(all background), then set it all False.
attn_mask[torch.where(
attn_mask.sum(-1) == attn_mask.shape[-1])] = False
# cross_attn + self_attn
layer = self.transformer_decoder.layers[i]
query_feat = layer(
query=query_feat, # 可学习
key=decoder_inputs[level_idx],
value=decoder_inputs[level_idx],
query_pos=query_embed, # 可学习
key_pos=decoder_positional_encodings[level_idx],
cross_attn_mask=attn_mask,
query_key_padding_mask=None,
# here we do not apply masking on padded region
key_padding_mask=None)
cls_pred, mask_pred, attn_mask = self._forward_head(
query_feat, mask_features, multi_scale_memorys[
(i + 1) % self.num_transformer_feat_level].shape[-2:])
Open-Vocabulary Universal Image Segmentation with MaskCLIP
ICML 2023
https://arxiv.org/pdf/2208.08984.pdf
第一篇开放词汇通用分割算法。
我们利用预先训练的CLIP图像和文本嵌入模型,这些模型被映射到相同的空间。我们首先构建了一个基线方法,用于在没有训练的情况下使用 CLIP 模型进行开放词汇全景分割。然后,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的算法MaskCLIP,这是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预先训练的部分/密集CLIP特征,而无需进行繁重的重新训练。MaskCLIP的关键组件是一个相对掩码注意(RMA)模块,它将掩码标记与预先训练的基于vit-base的CLIP主干无缝集成
论文: Generalized Decoding for Pixel, Image, and Language 链接: https://arxiv.org/pdf/2212.11270.pdf project: https://x-decoder-vl.github.io/
一个模型完成 8 个任务,其中包括纯视觉和视觉语言任务,基本上都是开发集任务。
上图中对应的 8 个任务分别是:
- image captioning 图片描述: 给定图片,输出该图片的文字描述
- Referring captioning 指示型图片描述: 给定图片和一个文本指示,输出该指示对应物体的文字描述
- Image-Text Region Retrieval 图文区域检索: 给定一系列图片和文本描述,输出与文本描述最相似的图片,同时将该描述物体分割出来
- Open-Vocabulary Segmentation 开放词汇语义分割: 给定图片和固定数量的名词短语,输出图片中对应的所有物体的语义 mask
- Referring Segmentation 基于指示文本而非固定名词短语的开放语义分割: 通过自然的语言表达来分割一个参考物,给定图片和文字描述,输出图片中对应的所有物体的 mask
- Open-Vocabulary Instance Segmentation 开放词汇实例分割: 给定图片和固定数量的名词短语,输出图片中对应的所有物体的实例 mask
- Open-Vocabulary Panoptic Segmentation 开放词汇全景分割: 给定图片和固定数量的名词短语,输出图片中对应的所有物体的实例 mask 和语义 mask
- Referring Image Editing 基于指示文本的开放图像编辑: 给定图片和文本,输出文本所指示物体的编辑后的图片,需要借助 Stable Diffusion 完成(因为它不会文生图)
可以仔细查看上述图片,方便理解任务。Open-Vocabulary Segmentation 和 Referring Segmentation 的区别在于文本输入的不同,如果输入是名称短语那么就是 Open-Vocabulary Segmentation,如果输入是自然语言那么就是 Referring Segmentation。 但是自然语言也可以是名称短语,所以简单来看 Open-Vocabulary Segmentation 是 Referring Segmentation 的一个特例,但是实际上不是,实测发现如果在输入名称短语情况下,Open-Vocabulary Segmentation 的效果要好于 Referring Segmentation,因为 Referring Segmentation 会倾向于分割一个参考物,例如我想分割苹果,图片中存在一堆连起来的苹果和一个单独放的苹果,Referring Segmentation 一般只会分割出其中一个。但是原理上 Referring Segmentation 是可以分割所有苹果的,估计是训练数据集本身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确认。
后面会有图片演示效果,可以更清晰的看出。
Grounding 目标检测任务等价于: Referring 目标检测 + Open-Vocabulary 目标检测,一个任务可以做两件事情,如果输入是名称短语,那么是 Open-Vocabulary 目标检测,如果输入是自然语言,那么是 Referring 目标检测。
X-Decoder 在诸多数据集上联合预训练,使其具备了各个任务的 zero-shot 能力,同时作者也在下游任务上进行了特定数据集微调,下游任务性能实现了 SOTA。
论文贡献可以分成三点:
(1) 统一的解码框架 基于 Mask2Former 并进一步扩展提出了一个统一的解码框架,一个模型可以完成像素级图像分割,图像级检索和视觉语言任务,不再局限在闭集。
为了实现这个统一性,作者定义了两种查询类型(潜在查询和文本查询)和两种输出类型(语义输出和像素级输出)。类似于Mask2Former,潜在查询即通用的非语义查询旨在解码通用分割的分割掩码,而新引入的文本查询使解码器对各种语言相关的视觉任务具有语言意识。同时包括两种类型的输出即像素级掩码和 token 级语义,以及它们的不同组合可以无缝地支持所有感兴趣的任务。
(2) 端到端的学习范式
将所有任务一起预训练学习。我们统一了三种类型的数据:全景分割、参考分割和图像-文本对。具体训练细节后续说明
(3) 在广泛的分割和VL任务上实现了强大的 zero-shot 和任务特定的微调性能
总结来说,核心设计包括三点:
- 有两种查询类型(潜在查询和文本查询)和输出类型(语义输出和像素级输出)
- 使用单一的文本编码器处理所有的文本语料库,包括类别概念、Referring 短语和图像描述。
- 解耦了图像和文本编码器以适应跨图像任务(例如图像-文本检索)和图像内任务(例如分割和 captioning)的需求。
基于上述 8 个任务,作者分成了两大任务,并分成了两种查询类型和输出类型。
(1) Pixel-Level Understanding
- 通用分割任务:语义分割,实例分割,全景分割
- 开放词汇分割:开放词汇语义分割、实例分割、全景分割,论文做的实际上是这个
- Referring Segmentation: 本质上是开放词汇,但是它在训练和推理时间中不假设固定的短语数量,也可以分成语义分割、实例分割、全景分割三个细方向,实际上作者做的只是 Referring 语义分割
(2) Visual-Language Understanding
- 图像-文本检索
- 图片理解
基于上述划分,作者进行了输入和输出统一,如下所示:
如果要非常清晰的理解这个图,需要对 Mask2Former 架构图有一定了解。
通用语义分割和 Referring Segmentation 比较好理解,基于语义输出然后转换为像素级输出即可完成像素级任务。对于图像-文本检索和图片描述稍微不一样,需要语义输出,后续结合代码再分析。
我们在包括全景分割、图像-文本对 (itp) 和参考分割在内的三种类型的数据上预训练 X-Decoder。
-
对于全景和 Referring 分割,使用带有分割注释的 COCO2017,并排除 Ref-COCOg UMD 和 COCO Karpathy 的验证集。总共有 104k 张图像用于分割预训练,其中 30k 张图像带有 Referring 分割注释。
-
对于图文对,我们使用标准的 4M 语料库,包括 Conceptual Captions 、SBU Captions 、Visual Genome 和 COCO Captions。
-
RefCOCO: https://arxiv.org/pdf/1608.00272.pdf
-
RefCOCO+
-
G-Ref
全景分割数据集
- ADE
- Cityscapes
- COCO
- Flickr30k
ICCV2023
论文: A Simple Framework for Open-Vocabulary Segmentation and Detection 链接:https://arxiv.org/pdf/2303.08131.pdf github: https://github.com/IDEA-Research/OpenSeeD
代码已经开源。实际上是 mask dino 从闭集检测扩展到了开集的尝试。 基于 xdecoder 思想,提出了改进版本,支持目标检测,实例分割,全景分割和语义分割。
Our OpenSeeD is the first open-vocabulary model that jointly learn on segmentation and detection.
这里的分割是指的通用分割。
- 我们首先利用单个文本编码器对数据中出现的所有概念进行编码,并训练我们的模型将视觉标记与公共空间中的语义对齐。
- 我们将解码器中的 object queries 显式划分为两个子类型:前景和背景查询,其中第一组负责分割和检测中的前景对象,而第二组仅用于分割中的背景内容
- 我们引入了条件掩码解码,它从分割数据中学习从真实框解码掩码,并生成用于检测数据的 mask 辅助数据。
模型输入包括图片和文本词汇表,模型输出为预测的 mask、bbox 和类别概率。
O = EncI(I), T = EncT(V)
< Pm, Pb, Ps〉 = Dec (Q; O)
Pc = Sim(Ps, T)
Q 是 object query,Ps 是 decoded semantics,Pc 是 visual-semantic matching scores。其中的 Pm 是一个统一表示,包括实例 mask 和语义 mask。 做法和常规的 OV 一样,也是直接学习语义向量,然后和文本向量计算相似性得到类别信息。
考虑到不同任务要求的语义粒度不一样,例如全景分割和语义分割是需要预测背景的,而实例分割和目标检测不需要,如果用同样的 query 来预测不同的任务性能较差。因此作者将输入 query 分成了 2 组: 前景 query 和背景 query。背景 query 用于预测 stuff mask 即为 Bridge Task Gap: Decoupled Foreground and Background Decoding 部分。
但是这样会有一个新问题没有解决: 虽然我们是用了不同 query 且共享同一个 decoder, 但是训练数据有 gap,检测数据是没有 mask 的,因此联合训练时候就只能只训练检测部分,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训练一个统一模型 并且用一个统一的 loss 来联合训练。因此我们需要解决检测数据没有 mask 的问题。即为 Bridge Data Gap: Conditioned Mask Decoding 部分。实际上应该是检测数据太大了,而有mask的数据太少了,如果检测数据 不提供 mask,那么性能会低一些。
因此作者提出了 Conditioned Mask Decoding 模块,也就是说 query 实际上分成了 3个部分: 前景 query 和背景 query 和 conditioned queries。conditioned queries 的作用就是给定一个 gt bbox 和对应的类别词汇,生成对应的 mask。
对于已经有 mask 标注的数据集,则可以直接进行端到端检测训练,对于没有 mask 标注的数据集则并不是直接使用预测 mask,而是将预测 mask 加入到正负样本匹配过程中,因为这个 mask 不太强,特别是早期时候。
因此实际上这个模型的 loss 就是包括任意数据集的分割+bbox+cls loss。
考虑到这个模型实际上是开放词汇任务,因此不能过拟合到特定类别,因此加入了 Language-guided foreground query selection 模型,实际上就是前期 query 不是随机初始化的,而是需要结合 text 和图像特征进行简单 bbox head 预测而来 对于训练收敛也会更好更快。
作者在 coco 全景分割数据集和 object365 v1 和 v2数据集上面训练。v1 训练小模型,v2训练大模型。
代码是基于 mask dino 和 x-decoder 构建。
有 obj365 的训练配置,但是没有写如何组织数据。
代码是在 x-decoder 上面构建的。模型结构和 mask2former 类似
- resnet backbone 输出 4 个尺度的特征
- 多尺度特征输入到 pixel_decoder (OpenSeeDEncoder) 中进行多尺度聚合和变换,内部是 MSDeformAttnTransformerEncoderOnly + FPN 结构,输出也是 4 个尺度的特征,加上增强过后的最大特征的mask_features,用于后续输出 mask
- 输入到 OpenSeeDDecoder 中进行 decoder + head 学习
类别预测是和语言向量比较相似度,而不是直接预测而来
output_memory, output_proposals = gen_encoder_output_proposals(src_flatten, mask_flatten, spatial_shapes)
output_memory = self.enc_output_norm(self.enc_output(output_memory))
output_memory_ = output_memory @ self.class_embed
enc_outputs_class_unselected = self.lang_encoder.compute_similarity(output_memory_) # b,l,num_cls
CVPR 2023
FreeSeg: Unified, Universal and Open-Vocabulary Image Segmentation
scope 比较大,包括架构统一、任务统一和开发词汇检测,但是做法比较朴素,是一个两阶段的算法。但是实际不同数据集还是单独训练的。
模型部分是直接用的 Mask2Former。框架整体思想为: FreeSeg 采用两阶段框架,第一阶段提取通用的掩码,第二阶段利用 CLIP 对第一阶段生成的掩码执行零样本分类,但是看起来训练是一起的,不需要分成两次训练
输入包括:图片、seen category set、任务类型名、多任务的标签。多任务标签是指的每张图片的3种类型标签:语义分割、实例分割和全景分割,
考虑到多任务训练的冲突,作者是随机选择一个 task 和对应的 GT 进行类别无关训练。mask loss 为 focal loss + dice loss。
为了便于FreeSeg处理任务和类别特征,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自适应提示学习,将任务和类别概念显式嵌入到联合文本嵌入中。
MP-Former: Mask-Piloted Transformer for Image Segmentation PDF: https://arxiv.org/pdf/2303.07336v2.pdf https://zhuanlan.zhihu.com/p/619043140
提出了一种基于掩码驱动(mask-piloted)的 Transformer 模型 MP-Former 用于图像分割任务,训练速度和性能都优于 mask2former,不过不是开放检测。
CVPR 2023
https://github.com/SHI-Labs/OneFormer
OneFormer: One Transformer to Rule Universal Image Segmentation
主打的是多数据集联合训练,而不是类似 Mask2Former 每个任务单独训练,成本较高。通过 task token 来区分不同任务实现联合训练,推理时候也需要先指定 task。
为何目前没有类似算法? 我们假设是由于架构中没有任务指导,现有方法需要在每个分割任务上单独训练,这使得在联合训练或单个模型时学习任务间域差异具有挑战性。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以文本的形式引入了一个任务输入标记:“the task is {task}”,以专注于任务调整模型,使我们的架构任务引导用于训练,任务动态进行推理,所有这些都使用单一模型。我们在联合训练过程中从 {panoptic, instance, Semantic} 和相应的基本GT中统一采样 {task},以确保我们的模型在任务方面是无偏的。
我们在训练过程中从相应的全景注释中推导出语义和实例标签。
第二个问题:多任务模型如何在联合训练过程中更好地学习任务间和类间差异? 为了将特定于任务的上下文添加到我们的模型中,我们将查询初始化为重复的任务标记(从任务输入中获得),并使用从采样任务的相应真实标签派生的文本计算查询-文本对比损失。我们假设查询上的对比损失有助于引导模型更加任务敏感。此外,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类别错误预测。
模型有两个输入:图片和 task 文本,固定为 the task is {task}。根据文本描述输出不同的任务预测值。
在训练过程中为了计算 query-text loss,需要对每张图片的每个 task 生成对应的独特文本描述,这个文本描述是从对应的 GT 中生成的。如下所示:
假设 query 一共是 500,那么根据不同的任务和图片中的 GT 数,可以生成 n 个文本描述,如果不够 500,则采用固定的文本填充,最终构成 text list。对于每张图片,在训练时候会随机采样任务,确保训练均衡。
问题: 按照图片中的文本排列方式,这是强制了每个 query 的预测类别? 并不是动态匹配?
对应的,所有 query 分成了两种类型,一个是 text query,一个是 object query, text query 的获取是通过 text mapper 模块实现的,仅仅用于训练阶段。
为了获得 object query ,我们首先将对象查询初始化为任务令牌 (Qtask) 的 N - 1 次重复。然后,我们从 2 层转换器内的扁平 1/4 尺度特征的指导下更新 Q'。来自转换器的更新 Q'(用图像上下文信息丰富)与 Qtask 连接,以获得 N 个查询 Q 的任务条件表示。与 vanilla all-zeros 或随机初始化不同,查询和与 Q_task 的连接的任务引导初始化对于模型学习多个分割任务至关重要
训练数据为 Cityscapes、ADE20K 和 COCO2017。
OneFormer 架构类似 one backbone + N Head 模式,在测试时候不仅要指定 task,还需要指定用哪个 head,这应该和实际用户需求不符合。用户实际上需要的应该是类别并集,这样相当于有增量功能。
DaTaSeg 算法其实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由于他的类别 token 计算仅仅是最后的点乘,所以实际上要做多数据集类别合并其实比较容易。
问题1: 为啥会有 coco_2017_val_panoptic2instance 这种东西?
coco 本身就有实例分割标注,为啥要通过全景分割转 ins,而且实测发现coco_2017_val_panoptic2instance转出的实例分割结果更高0.1。作者在论文里面说了
因为全景分割转实例分割标注比 val_2017 更准确,也和我们的联合训练更一致。 可以看到,实例分割标注会缺失一些标注,从全景分割导出会更加合适。
问题2: task为全景分割时候,是可以预测所有任务的,如果设置为语义分割,实际上也可以解码出实例分割的,这时候是效果很差吗?
论文里面对这个部分有实验。
从结果来看,训练时候切换不同的 task,希望起到 focal 的效果。 但是实际上在测试时候只需要切换为panoptic就行,因为其他两个模型都是只关注某一个任务,全景分割是包括所有任务的,而且性能几乎都是最优的。
其实训练全景分割时候就已经是全量数据了,是否有必要随机切换任务训练? 从作者做的对比实验来看有必要
如果只训练全景分割,虽然联合训练本质上也是这些数据,但是效果不一样,联合训练效果更好。 论文的解释是:OneFormer uses a task token to condition the model on the task in focus, making our architecture task-guided for training, and task-dynamic for inference, all with a single model. 简单来说就是全景分割训练时候对三个分割任务是等价的,在训练时候随机引入其余两个特定任务,并且随机切换,会让模型在训练时候会关注不同的任务,从而最终性能全部有提升。我们希望达到这个效果。
oneformer 和 maskdino 是同时期作品,但是 maskdino 更好,这个没法公平对比,不同的地方太多了。 或许可以将 oneformer 和 maskdino 结合。
问题3:oneformer 论文最重要的超参应该是对比loss权重,看对比实验影响很大。这也是本身最大的创新点,如果不考虑对比Loss,基本上和 mask2former没区别。
问题4:是否可以扩展为使用不同源域数据训练
oneformer 每个实验的图片源其实都是同一个,然后标注是全景分割标注,这个对用户来说要求很高。如果可以用不同源标注都只是标注其中一个任务的来训练,就更加合理了,更加贴近实际。
https://github.com/dvlab-research/Entity/blob/main/README.md
Entity Segmentation 新任务:开放集的无需预测类别的全景分割算法。
We introduce a new image segmentation task, called Entity Segmentation (ES), which aims to segment all visual entities (objects and stuffs) in an image without predicting their semantic labels. By removing the need of class label prediction, the models trained for such task can focus more on improving segmentation quality. It has m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s such as image manipulation and editing where the quality of segmentation masks is crucial but class labels are less important.
作者认为在图像编辑领域,分割质量比类别预测更重要,因此如果我们可以抛弃类别,那么模型也更容易学。
标注数据其实就是全景分割数据转化而来。
因为要做开发集,因此输出就不能固定通道数,作者采用的是 condinst 改造版本,采用动态 head 输出不定数据的不重叠的二值 mask。
https://arxiv.org/pdf/2305.17768.pdf
进一步提高了 Open-World Entity Segmentation 在图片编辑领域的可用性。
训练时候会直接输出3层粒度层级的实例分割图,一个是部件,一个是实体,一个是 relation levels 和两个关系图即为(relation and entity levels) 和 (entity and part levels) 。 训练完成后,不仅可以进行 One-step Inference 还可以进行 Prompt Inference。 用户提供相应的 mask prompt,结合三个不同层级输出图,可以实现比较好的图像编辑功能。
Relation-Level 不知道是啥样子的?
DaTaSeg: Taming a Universal Multi-Dataset Multi-Task Segmentation Model
google 作品,算是 mask2former 的改进,从标题可以看出来是利用多个数据集和通用分割多任务联合训练来提升各个任务性能。暂时没有开源。
多数据集多任务联合训练其实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情,虽然论文没有开源,但是训练思路还是值得学习下。从本文来看最大贡献不是网络改进,而是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有效方便扩展的多数据集多任务训练方法,这也是本文作者一直强调的。
大多数工作都使用统一的词汇表在单个任务上合并数据集,而本文工作侧重于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将具有不同词汇表和不同任务的数据集合并,方便后续用户扩展。
和 x-decoder 做法也非常类似,不同在于类别标签的处理方面。
训练数据组成:
包括 ADE20k semantic、COCO panoptic 和 Objects365 detection,可以发现 Objects365 detection 数据实际上只有 box,因此训练中包括部分弱监督,其实就是 boxinst 的做法。
本文的作者包括 Simple multi-dataset detection 论文 和 https://github.com/facebookresearch/Detic 作者,联合训练。
算法方面的核心做法如下:
网络输入是单张图片,输出是 n 个 mask proposal 和对应的类别嵌入,对于不同的数据集和任务采用不同的 merge 方式得到语义分割,全景分割和实例分割输出,然后进行正常的分割训练即可。
多数据集联合训练架构:
不同的数据集有不同的类名,当然可能存在类名相同,或者类含义一样但是表示不同的情况,因此作者用了一个固定的 Clip 模型对不同数据集的类别名进行嵌入。
同时增加了一个全局共享的可学习的背景嵌入。
作者发现这个架构就挺好,如果你专门针对不同的数据集引入一些特别的设计,效果还会变差。
采用一个简单的协同训练策略:在每次迭代中,我们随机抽取一个数据集,然后从所选数据集中对该迭代进行采样。这可以与每次迭代中来自多个数据集的采样形成对比。我们策略的主要优点是实现起来很简单,并允许更自由地为不同的数据集使用不同的设置,并将不同的损失应用于各种任务。为了考虑不同的数据集大小,我们控制每个数据集采样率
是一个不错的工作,期待后面会开源。
GRES: Generalized Referring Expression Segmentation
https://github.com/henghuiding/ReLA
https://github.com/MarkMoHR/Awesome-Referring-Image-Segmentation https://arxiv.org/abs/2308.16182
Recognize Anything: A Strong Image Tagging Model
https://github.com/xinyu1205/Recognize_Anything-Tag2Text
CVPR 2023 Highlight
开放词汇语义分割算法。
https://arxiv.org/pdf/2306.14399.pdf https://github.com/WeiFeng-Github/MQN
https://arxiv.org/pdf/2307.00764.pdf https://github.com/berkeley-hipie/HIPIE
Hierarchical Open-vocabulary Universal Image Segmentation
LISA: REASONING SEGMENTATION VIA LARGE LANGUAGE MODEL
https://arxiv.org/pdf/2308.00692.pdf
https://github.com/dvlab-research/LISA
通过大语言模型实现推理式分割。
为什么我们需要推理式分割能力,作者用了一个例子说明。假设我们让机器人实现:换电视频道功能,目前的指代性分割算法做不到,一般需要说:请先走到桌子前面,然后找到电视遥控,然后按按钮去切换频道。
这有点麻烦,系统缺少推理能力。
推理式分割: 给定复杂指令和图片,输出对应的实例 mask。
作者还专门自己做了一个评测数据集,蛮好的。 模型具备: 1)复杂推理2)世界知识3)解释性回答4)多回合对话。 仅用 239 个推理分割图像-指令对对模型进行微调,可以进一步提高性能。
我们的工作目标是:1)有效地将分割能力注入到多模态的llm中,2)解锁当前感知系统的自我推理能力
由于缺乏定量评价,必须为推理分割任务建立一个基准。为了确保可靠的评估,我们从openimages和ScanNetv2中收集了一组图像,用隐式文本指令和高质量的目标掩码对它们进行注释。我们的文本指令包括两种类型: 1)短语;2)长句子,所得到的推理seg基准测试包括总共1218个图像-指令对。该数据集被进一步划分为三个部分:训练、val和测试,分别包含239、200和779个图像-指令对。由于基准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评估,因此验证和测试集包含了更多的图像指令样本。
数据集实例:
模型架构:
如何让 MLLM 具备输出 mask 能力? 之前的做法可以参考 VisionLLM 输出的是采用 LLM 的 polygon 格式,使用多边形序列的端到端训练会引入优化方面的挑战,并可能会损害泛化能力,除非使用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例如,训练一个7B模型,VisionLLM需要4个×8 NVIDIA 80Ga100gpu和50个epoch,这在计算上是禁止的。相比之下,训练LISA-7B在8个NVIDIA 24G3090gpu上只需要10,000个训练步骤。
因此本文解锁了一种新的输出格式,我觉得这个最有参考价值,这种模式容易推广到任何 dense 任务,当然也可以是稀疏任务。
作者的做法是插入一个特定的 token,表示为 , 将改特殊词输入到词汇表里面。当希望模型能够预测 mask 时候,让 MLLM 必须输出 这个 token,然后将这个 token 对应的隐含层输出输入到 decoder 中,这个隐含层输出 起到了 mask2former 中的 mask embedding 的作用。
具体做法是:
- 将图片输入到 ViT 中进行视觉编码
- 将图片和指令输入到 LLAVA 多模态LLM 中,输出一段文本,如果是 VQA 任务,则正常对话就行,如果是希望输出 mask,那么 MLLM 输出中必须要包括 token
- 将这个 token 对应的隐含层输出输入到 decoder 中,输出二值 mask
实际上上半部分就是 SAM,下半部分是 LLAVA。 模型训练包括文本生成 loss 和 mask loss,比较简单合理。
训练数据包括3部分:
- 语义分割数据集: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为每个图像随机选择几个类别,生成符合视觉问答格式的数据。模板是 “USER: Can you segment the {CLASS NAME} in this image? ASSISTANT: It is .”, 我们采用了ADE20K、COCO-Stuff和LVIS-PACO部分分割数据集。
- ref seg 数据集: “USER: Can you segment {description} in this image? ASSISTANT: Sure, it is .”, where {description} is the given explicit description. For this part, we adopt refCOCO, refCOCO+, refCOCOg, and refCLEF datasets.
- VQA 数据集:为了保持多模态LLM具有的原始视觉问题回答(VQA)能力,我们在训练过程中还包括了VQA数据集。我们直接使用GPT-4生成的LLaVA-Deult-150k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训练集不包括任何推理分割样本。相反,它只包含在查询文本中显式表示目标对象的示例。令人惊讶的是,即使没有复杂的推理训练数据,丽莎在推理seg基准测试上也表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零射击能力。此外,我们发现,通过仅对239对图像指令推理分割对模型进行微调,可以进一步提高性能
LLM 具备很大的随机性输出,如何保证一定会输出 ? 可以通过一些例子看出端倪
可以发现,在推理时候,用户会显式输入: Please output segmentation mask. 促使模型输出 ,如果是普通 VQA 对话,则不会提供这个说法。
我们采用8个NVIDIA 24G3090gpu进行培训。训练脚本是基于deepspeed引擎。我们使用AdamW优化器,学习率和权重衰减分别设置为0.0003和0。我们还采用warmupdecaylr作为学习速率调度器,其中预热迭代被设置为100。文本生成损失λtxt生成和掩模损失λmask的权值分别设置为1.0和1.0,bce损失λbce和骰子损失λdice的权值分别设置为2.0和0.5。另外,每个设备的批量大小设置为2,梯度积累步骤设置为10。在训练过程中,我们为语义分割数据集中的每个图像最多选择3个类别。
我们相信,我们的工作将为 llm 和以视觉为中心的任务的结合方向提供新的思路。
"parse grounding" 和 "referring expression comprehension" 的区别是啥? 没有特别理解?
ICCV2023
https://arxiv.org/pdf/2308.14575.pdf
https://github.com/fawnliu/TRIS
ICCV2023
https://arxiv.org/pdf/2308.15512.pdf
ICCV2023
https://arxiv.org/abs/2308.13853
https://github.com/toggle1995/RIS-DMMI
Deformable Mixer Transformer with Gating for Multi-Task Learning of Dense Prediction
https://arxiv.org/abs/2308.05721
https://github.com/yangyangxu0/DeM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