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74 lines (42 loc) · 4.84 KB

60.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74 lines (42 loc) · 4.84 KB

《道德经》第六十章通行本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译文:

治理大国,就像烹饪可口的小鱼。

用“道”来治理天下,鬼也不再神奇。

不是鬼没有神奇了,而是鬼即使有神奇也伤不了人。

不但鬼的神奇伤害不了人,圣人也不会伤害人。

鬼神和圣人都不伤害人,这是“德”相互融合,并归于“道”的结果。

逐句解释:

治大国,若烹小鲜。

小鲜:小鱼。 治理大国,就像烹饪可口的小鱼。烹饪可口的美味,需要文火慢炖,耐得住性子,不能一蹴而就。治理国家也是类似的道理,要遵循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理念。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莅:临。 用“道”来治理天下,那么鬼也不那么神奇了。当我们遵循于“道”时,就不用担心神奇鬼怪了,事物会按照自然法则,有条不紊地进行。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其鬼不神:鬼不起作用。 不是鬼不神奇、不灵验了,而是即使鬼依然灵验,但它也无法对人造成伤害。正大光明的人不怕有鬼,即使真的有鬼,那也不用担心鬼会伤人。因为“身正不怕影子斜”,“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人只要行得正、走得端,根本不用担心鬼神。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非:不唯、不仅。 不只是鬼神不伤人,圣人也不伤害人。这句理解起来似乎有点费解。圣人怎么会伤人呢?老子眼里的圣人其实是指得道统治者,也就是说如果“道”在天下普及,那么统治者也依循“道",也就不会给人们带去伤害。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交归:交互融合,归于”道“。 鬼神和圣人都不伤害人,各方之”德“彼此交互融合,统治者德被八方,百姓享受“德”的恩泽。

心得总结:

本章老子主要讲治理国家之策略,以及遵照“道”所带来的好处。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千古名言,然而却经常被人误解,以为治理大国跟小菜一碟一样,不用花什么心思。其实老子的意思是无为而治。烹煮小鱼,需要小火慢炖,不要着急,更不要去干扰和翻炒,而是一切顺其自然,等到时间到了,撒点葱花香菜,直接出锅,一盘美味佳肴就成功了。如果耐不住性子,不停搅动翻炒,那么小鱼就会烂成一锅粥。烹饪小鲜表面看来很简单,几乎不花心思,似乎啥也没干,而实际上考虑周到,时刻警惕,用心良苦,需要烹饪者“识物性、善调理、懂火候”,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观察、感悟和提炼,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把一盘普通的菜做得原汁原味,美味可口。

治理国家也是一样,要依靠天之道,也就是无为而治。他指出“以道莅天下”,即把“道”放在主体的位置,来充当指导思想,在这个过程中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放在其次位置上,人的能动性和意志要始终辅佐于“道”,也就是顺天应人,道法自然。人可以改造和促进自然,但人是从属地位的,主体依然是“道”,人不能漠视客观自然规律,更不能把自然玩弄于股掌之间。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这里说的是当一切依循于道,德被四方的时候,鬼神也不灵验了,即便有灵,那么人也无需畏惧或者乞求鬼神。中国古代无论老子还是孔子,对鬼神都是敬而远之。中国古代思想体系里并不存在一个主宰世界的神或者上帝,人们最多是相信死去的祖宗先辈。当然,对于是否存在鬼神也无法证实或证伪,人们会把死去的先辈的灵魂当成是鬼(少数可变成神)。因此,老子说即便鬼神真的存在,也或者鬼神比较灵验,但是人如果依照正道行事的话,那么鬼神也无法伤害于他。就像一个人如果光明磊落,又岂是小人能够陷害的。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当鬼神都不伤害于人,此时各方的“德”汇聚在一起,相互交融,鬼与神、百姓与领导彼此都以“德”相待,大家都保持清心寡欲,依归于“道”,这时候就会天下大治,国泰民安。

附帛书版:

返回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