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83 lines (50 loc) · 5.31 KB

62.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83 lines (50 loc) · 5.31 KB

《道德经》第六十二章通行本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贵此道者何?

不曰求此得,有罪以免邪?

故为天下贵。

译文:

“道”是万物之庇护,是善人的珍宝,也是不善人的护佑。

美好言辞可以获得尊重,善良行为可以获得好报,不善之人又怎么能抛弃呢?

所以拥立天子,设置三公九卿,纵使捧着美玉在先,驾着驷马随后,也不如进献以“道”。

自古以来,人们如此推崇“道”究竟为了什么呢?

不正是求它能得到庇护;有罪也可得到赦免吗?

正因为这个,天下人才如此贵重“道”。

逐句解释: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奥:深奥或深藏,庇护之意。其实两说皆可,不必执拗字词。 善人:善良之人或得道之人。 “道”是万物庇护之所,深奥无比,是有道人的珍宝,也是未得道之人的护身符。无论得道与否,也无论良善与否,“道”都是大家的庇护。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美言:美好的言辞。 市尊:尊重、敬仰。 加人:帛书版为“贺人”,庆贺之意。 美好的言辞可以获得他人尊重,善良的行为可以获得相应回报,不善之人,又怎么能抛弃呢?好人好事我们拍手庆贺,但不善之人,犯了错误,也不能鄙夷抛弃。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三公:帛书为三卿,太师、太傅、太保。古时辅国之重臣。 拱壁:双手捧着贵重的玉,表示珍贵美玉。 驷马:四匹马驾的车,代表身份高贵。 所以拥立天子,设置三公九卿,纵使捧着美玉在先,驾着驷马随后,还不如进献以“道”(或奉行“道”的原则)。珠宝虽美,驷马虽贵,还是不如君臣按照“道”的要求来治理天下,也就是清静无为。

古之贵此道者何?

古时候贵重“道”是为什么?

不曰求此得,有罪以免邪?

求以得:有求就得到。 不就是有求就能得到,有罪也能赦免吗?“道”宽大无私,有求必应。你若困惑迷惘,心中惶惑,按照“道”的指引就能解开疑团,找到答案。你若误入歧途,犯下罪过,遵照“道”的旨意,也能赎罪解脱,重回正道。

故为天下贵。

因此,天下人们才以“道”为贵。

心得总结:

这一章老子主要讲“道”的贵重,“道”是天下万物的庇护之所。同时强调了修道所应坚守的原则,人不论善与不善,得道还是未得道,都应该坚持修道,贯彻“道”的原则。

对于天子和三公来说,美玉、驷马虽然华贵,然而不及奉行“道”更有意义。“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意思是说,道是万物的主宰,善人的珍宝,也是不善人的护身符。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天地万物的庇护之所,它时时刻刻都在护佑着天地万物。只有奉行于“道”,天下才能大治,百姓才能生活安宁。

“道”大公无私,无差别对待众生。“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美好的言论可以获得尊重,善良的行为可以获得回馈,那么不善之人又岂能抛弃?这是讲“道”的平等待人,当然,这里的平等对待也不是毫无原则的。当一个人的行为合乎大道的德行时,大道就会奖赏他。当一个人的行为不合乎大道的德行时,大道就会惩罚他。

“不曰求此得,有罪以免邪?”人们之所以如此贵重“道”,在于它有求必应,有罪能免。“道”的宽厚和包容以及无差别地博爱,让人们无比珍惜。当然这是天之道,与人之道并不相同。人类虽拥有着聪慧的头脑,看问题也颇为深刻,但人们很难做到无差别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我们常常会因某人曾有过劣迹而鄙弃他,也因为个人偏好而过于钟情于某物。我们会倾注过多的个人情感,导致发生偏见。而大道则不同,它看问题客观理性、大公无私,对任何人都是仁慈(无偏私)的,对于不善之人也同样加以护佑。

“道”之所以受人尊敬,在于不弃人之不善,在于有求必应,在于有罪以免。“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是人类乃至万物的庇护之所。因此,领导者应该遵循“道”的法则,秉持“道”的原则,努力做到博爱宽容、平等待人,对于百姓有求必应、不离不弃。而普通人呢?也应该学习“道”的精神,贯彻“道”的原则,做一个严以律己,博爱宽容之人。

附帛书版:

返回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