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406 lines (276 loc) · 18.6 KB

Node.js项目性能调优小结.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406 lines (276 loc) · 18.6 KB

Node.js 项目性能调优小结

了解数据库拆分、文档联查、建立索引等优化手段

标签: Node.js,Web 开发,云计算,数据库

原文链接

胡焰, 刘涛

发布: 2019-01-14


前言

我们的一个 Node.js 项目已经开发近两年了,在这个项目中,服务端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从单服架构转变为微服务架构,从 Express 框架转变为 Loopback 框架,从 Cloudant 数据存储转变为 Cloudant+Mysql 存储。在转变过程中,我们踩了很多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对性能调优方面的经验做一下小结,希望新的项目组采用 Loopback 或 Cloudant 等技术时,能够获得一些参考。在这篇文章中,我会将我们项目的需求和架构进行简化,以期能够简单直接地说明问题。

项目背景

我们的系统是给销售人员使用的。在此系统中,销售人员可以创建群(我们称之为 Workspace),在群里面,组员可以发表自己的销售建议(我们称之为 Idea),同时其他组员可以给这些建议进行评分,以选出最好的建议。为了能够使得销售们方便地获取灵感,我们集成了一些第三方系统,并将第三方系统的数据以 Spark 的形式在我们的系统中呈现出来,供销售借鉴。项目最初的架构如图 1 所示:

图 1. 系统框架

图 1. 系统框架

问题发现

系统功能开发到一定阶段以后,我们就开始对系统进行压力测试。系统的压力测试十分关键,因为平时在开发和测试过程当中,往往只有少数几个人在系统上操作,因此很多问题并没有暴露出来。为了更好地进行压力测试,首先项目组会定一个合格标准,比如在 160 并发条件下,响应时间 3s 以内算作合格。之后开发和测试会相互沟通好,开发提供页面用到的 API 和输入参数,测试在 JMeter 中编写好脚本进行测试。用 JMeter 进行压力测试之后,系统的性能问题就很容易暴露出来。在我们的项目中,我们发现有几个 API 的响应时间在 160 并发,10 loop 的情况下,已经超过了 6s,这是明显不符合我们的预设目标的,于是,针对这些有问题的 API,我们就可以深入分析,然后通过不同手段进行优化。具体的优化策略在下文中详细论述。

数据库层面优化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重现和分析,我们发现之前设计的数据模型是性能的瓶颈之一,于是第一步,我们先在 Cloudant 上想办法,具体采用了如下手段。

关联性很强的数据移到关系型数据库中

我们开始时把所有数据存储在 Cloudant 中,Cloudant 作为数据存储,有它的优势,比如它能够很方便地存储非结构化数据,但是像非关系型数据库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样,它对联表查询的支持比较弱,因此一个 API 如果涉及到多表联查,它的性能往往不好,比如遇到如下的情况:

图 2. 关联示例

图 2. 关联示例

在上图中,一个 User 有多个 Workspace,一个 Workspace 有多个 User,一个 Client 有多个 Workspace。要求提供通过 userId 查询该 user 拥有的 Client 的 API。为了解决这个需求,在 Cloudant 中,一般需要三个查询:

  1. 通过 userId 查到 User,获取 workspaceIds
  2. 通过 workspaceIds 查到所有的 Workspace,获得 clientIds
  3. 通过 clientIds 查到所有的 Client。

以上三个查询通过一定的手段,可以优化为两个查询,这个在下面会讲到。

我们的 Cloudant 建在 IBM Cloud 上,如果进行本地查询,一次查询大概会耗时 500ms,因此这个 API 总共会耗时 1.5s,类似的 API 如果多的话,就会影响系统的性能。因此我们把这类关联性很强的数据移到了 Mysql 中,在 Mysql 中,只要通过一次简单的联表查询,就能够得到想要的结果了,一个 API 至少可以节省 1s 的时间。通过数据迁移,我们的系统的架构就变成如下形式了:

图 3. 数据库拆分后的架构

图 3. 数据库拆分后的架构

创建 view 进行查询

跟很多非关系型数据库一样,Cloudant 对于三表以上的联查比较无力,但是对于两表联查,可以通过创建 view 来解决。这里两表联查的情况,分为两表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和两表之间存在多对多的关系,下面分别举例进行说明。

首先是一对多的关系,数据模型如下图所示:

图 4. 一对多示例

图 4. 一对多示例

对于该数据模型,在 Cloudant 中的数据存储是这样的:

清单 1. 一对多 Cloudant 中数据存储

{"_id": "client0_id","name": "client0","type": "client"}
{"_id": "workspace0_id","name": "workspace0","type": "workspace","clientId": "client0_id"}

Show moreShow more icon

现在要求通过 workspaceId 获取对应的 client 信息,为了通过一次查询解决问题,可以建立这样的 view:

清单 2. 一对多联查 view

function (doc) {
    if("workspace" == doc.type){
      emit(doc._id, {"_id": doc.clientId})
    }
}

Show moreShow more icon

在查询时,带上 include_docs=true 参数,就能够通过 workspaceId 获取相应的 client 了,查询 URL 和查询结果如下所示:

https://$ACCOUNT.cloudant.com/hello_db/_design/demo_view/_view/get_client_by_workspaceId?include_docs=true&key="workspace0_id"

Show moreShow more icon

一对多联查结果如清单 3 所示:

清单 3. 一对多联查结果

{
    "total_rows": 2,
    "offset": 0,
    "rows": [
        {
            "id": "workspace0_id",
            "key": "workspace0_id",
            "value": {
                "_id": "client0_id"
            },
            "doc": {
                "_id": "client0_id",
                "_rev": "1-7673a039c72395618e09bdac2b917b36",
                "name": "client0",
                "type": "client"
            }
        }
    ]
}

Show moreShow more icon

接着是多对多的关系,数据模型如下图所示:

图 5. 多对多示例

图 5. 多对多示例

对于该数据模型,Cloudant 中的数据存储是这样的:

清单 4. 多对多 Cloudant 中数据存储

{"_id": "user0_id","username": "user0","type": "user"}
{
    "_id": "user_workspace_rel0_id","userId": "user0_id",
    "workspaceId": "workspace0_id","type": "user_workspace_rel"
}
{
    "_id": "user_workspace_rel1_id","userId": "user0_id",
    "workspaceId": "workspace1_id","type": "user_workspace_rel"
}
{"_id": "workspace0_id","name": "workspace0","type": "workspace","clientId": "client0_id"}
{"_id": "workspace1_id","name": "workspace1","type": "workspace","clientId": "client1_id"}

Show moreShow more icon

现在要求通过 userId 获取 user 信息和该 userworkspace 信息,为了通过一次查询解决问题,可以建立这样的 view:

清单 5. 多对多联查 view

function (doc) {
    if("user" == doc.type){
      emit([doc._id, 0], null);
    }
    if("user_workspace_rel" == doc.type){
      emit([doc.userId, 1], {"_id": doc.workspaceId})
    }
}

Show moreShow more icon

在查询时,带上 include_docs=truestartKeyendKey 参数,就能够通过 userId 获取 user 信息和对应的 workspace 信息了。查询 URL 为: https://$ACCOUNT.cloudant.com/hello_db/_design/demo_view/_view/get_workspaces_by_userId?in

查询结果如清单 6 所示:

清单 6. 多对多联查结果

clude_docs=true& startKey=["user0_id"]& & endKey=["user0_id", 1]
{
    "total_rows": 3,
    "offset": 0,
    "rows": [
        {
            "id": "user0_id",
            "key": [
                "user0_id",
                0
            ],
            "value": null,
            "doc": {
                "_id": "user0_id",
                "_rev": "3-2fe2e52c774d29d57dd1dbefdd9c3ffa",
                "username": "user0",
                "type": "user"
            }
        },
        {
            "id": "user_workspace_rel0_id",
            "key": [
                "user0_id",
                1
            ],
            "value": {
                "_id": "workspace0_id"
            },
            "doc": {
                "_id": "workspace0_id",
                "_rev": "2-2a3967ca3ceef9fa660f38dde426a144",
                "name": "workspace0",
                "type": "workspace",
                "clientId": "client0_id"
            }
        },
        {
            "id": "user_workspace_rel1_id",
            "key": [
                "user0_id",
                1
            ],
            "value": {
                "_id": "workspace1_id"
            },
            "doc": {
                "_id": "workspace1_id",
                "_rev": "1-a6de8988c6d8547040cdc884a4d45857",
                "type": "workspace",
                "name": "workspace1",
                "clientId": "client1_id"
            }
        }
    ]
}

Show moreShow more icon

通过建立特定的 view,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两表联查的问题,但是在查询时,需要带上 include_docs=true 参数,因此查询返回的结果会是整个文档。返回的文档中,往往会携带多余的信息,比如在我们的示例中,返回的结果带了版本号 _rev 。在实际应用中,文档结构会更复杂,因此返回的不必要的信息就更多了,不必要的信息越多,数据的体积就越大,就会影响传输速度。相比于关系型数据库中可以指定返回的字段,通过 view 的联表查询有返回数据过多的劣势。在具体应用中,对于两表联查的情况,我们需要通过测试决定是否采用通过 view 查询的方式,如果关联的文档结构简单,文档体积对数据传输的影响不大,那么建议采用 view 查询。

常用字段建立索引

在 Cloudant 中创建文档,文档的 _id 字段会被自动索引,因为我们通过文档的 id 查询该文档,速度会比较快,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通过文档的其他字段查询文档,比如在对于如下的文档:

{"_id": "user0_id","username": "user0","type": "user"}

在实际项目中,通过 username 进行查询的情况非常多,这时候我们就应该为 username 建立索引,在文档数量非常多的时候,建立索引能够大大加快文档的查询速度。在 Cloudant 中,建立索引的方式可以参考: Creating an IBM Cloudant Query

代码层面优化

数据库层面优化之后,系统的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还是不符合我们的要求,于是,我们便深入代码进行分析,力图通过改善代码以使得性能进一步提升。我们在代码层面的工作如下所述。

空间换时间,减少时间复杂度

Node.js 是单进程的,不会像 Java Web 服务器一样,每个请求都会起一个线程(当然线程数量有一个上限),因此在 Node.js 的业务逻辑中,要尽量避免耗时的逻辑运算,因为一个耗时的逻辑运算会阻塞新来的请求,使得 Node 服务器的性能大大降低。对于不可避免的逻辑运算,尽量降低它的时间复杂度。比如在我们的项目中,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一段逻辑:

清单 7. 高时间复杂度代码示例

for(let workspace of workspaces){
    let clientId = workspace.clientId;
    for(let client of clients){
        if(client.id == clientId){
            workspace.clientName = client.name;
        }
    }
}

Show moreShow more icon

这段逻辑的目的是为每一个 workspace 加上 clientName, 但是它通过两层循环进行处理,时间复杂度就是 O(n^2),如果有 3000 个 workspace,7000 个 client,那么这段逻辑就要运行 21,000,000 次,效率非常低,而且会随着 workspaceclient 数量的增加,效率会不断地显著降低。对于这种 O(n^2) 的算法,可以优化成这样:

清单 8. 空间换时间代码示例

let clientIdNameDict = {};
for(let client of clients){
    clientIdNameDict[client.id] = client.name;
}
for(let workspace of workpaces){
    workspace.clientName = clientIdNameDict[workspace.clientId];
}

Show moreShow more icon

这个算法,实现相同的需求,时间复杂度为 O(n), 可以大大提高 API 的性能。

在 Node.js 中,对于有两层以上循环的逻辑,需要考察它是否有通过增加空间消耗降低时间复杂度的可能,一般来说现在硬件便宜,通过增加内存来提升系统性能的尝试是值得的。

串行改并发

Node.js 虽然是单进程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它的服务器性能非常优秀,因为它有强大的异步回调机制,使得它在处理强 I/O 业务时,非常得心应手。对于开发者来说,我们要善用异步回调机制,在处理具体业务时,尽量提高业务逻辑的并发性。比如图 6 的数据模型:

图 6. 串行改并发数据模型

图 6. 串行改并发数据模型

需要提供一个通过 userId 查询该用户创建的 Idea 和 Guidance 的 API,一种做法是串行查询,如图 7 所示:

图 7. 串行查询

图 7. 串行查询

API 耗时=获取 Idea 耗时+获取 Guidance 耗时+合并数据耗时。因为 Idea 和 Guidance 之间并没有关联性,所以这两个的查询可以并发进行,以此减小 API 的总耗时。并发的处理如图 8 所示:

图 8. 并发查询

图 8. 并发查询

采用并发处理后,API 耗时=MAX(获取 Idea 耗时,获取 Guidance 耗时) + 合并数据耗时。一般对 Cloudant 的一次查询需要耗时 500ms,因此改为并发处理后,API 的耗时能够减少 500ms。

为了方便编写并发逻辑,Node 提供了相应的库和方法,对于 7.6 以前的版本,可以使用 async 库,伪代码如下:

清单 9. async 代码示例

let async = require('async');
async.parallel([
    function(next){
        //get ideas
        next();
    },
    function(next){
        //get guidances
        next();
    }
], function(err, results){
    if(err){
        //handle err;
    }else{
        let ideas = results[0];
        let guidances = results[1];
        //merge data;
    }
})

Show moreShow more icon

对于 7.6 以后的版本,并发处理就更加方便了,伪代码如下所示:

清单 10. async/promise 代码示例

let fetchData = async function(){
    let p1 = getIdeaPromise();
    let p2 = getGuidancePromise();
    let [ideas, guidances] = await Promise.all([p1, p2]);
    return {'ideas': ideas, 'guidances': guidances};
}

Show moreShow more icon

使用 Redis Cache

在实际项目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需要通过请求第三方服务获取数据的情况,而向三方请求数据,响应时间取决于网络和第三方服务的性能。在我们的项目中,需要向一个第三方服务请求 Spark 的信息。在实际测试中,我们发现第三方服务的响应速度比较影响整个 API 的性能,于是我们把 Spark 信息在自己的服务端做了缓存。我们的解决方案如下图所示:

图 9 . Cache 方案

图 9. Cache 方案

Scheduler 定时往第三方服务请求数据,并把请求回来的数据放到 Redis 中。前端通过 sparkId 请求 Spark 数据时,后端服务直接从 Redis 中获取数据,并返回给前端。

通过将 Spark 信息存到自己的 Redis,并从 Redis 获取数据的方式,大大提高了 API 的响应速度,同时也可以避免第三方服务宕机导致服务不能使用的情况。当然这种处理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我们的项目而言:

  1. 需要缓存的数据不能太大。否则,对存储会形成比较大的压力
  2. 第三方服务对于数据的更新不能很频繁。否则,缓存的数据会经常落后于第三方数据,那么用户的使用体验不会很好。

配置层面优化

最后,我们进一步检查了配置,发现在配置层面也有一定的优化空间。

我们做项目时,通常会引入一些第三方库,而第三方库往往会提供一些默认配置,这些默认配置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工作的比较好,但是对于一些高并发的场景,默认配置就不能胜任了。在我们的项目中,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我们项目通过 cloudant 库对 Cloudant 进行数据操作,深入 cloudant 库的代码,会看到该库的默认最大 socket 数为 6,如图 10 所示(cloudant.js, 66-74 行):

图 10 . Cloudant 默认 Socket

图 10. Cloudant 默认 Socket

因为最多只会起 6 个 socket,所以当查询 Cloudant 的并发量大时,socket 会不够用,导致大量请求排队,严重影响系统的响应速度。我们可以通过增加 socket 数量,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具体的配置如图 11 所示,配置方法:request-plugin.js

图 11. request-plugin 代码

图 11. request-plugin 代码

对 Cloudant 的配置:

图 12. Cloudant 配置

图 12. Cloudant 配置

通过增加 socket 的数量,对于 Cloudant 查询性能的提升有很明显的影响。我们用 JMeter 进行本地测试,结果是 160 个并发请求,10 次循环,一个特定 API 平均响应时间从 15s 下降到了 3s。

结束语

我们的项目采用了 Node+Cloudant 的技术,这对于很多用惯了 Java 全家桶的开发者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此,我们把遇到的性能问题和解决方案呈现了出来,希望能够对采用类似技术的项目组有所帮助,也希望寄此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对于 Node 和 Cloudant 的技术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