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先生對於韓漢兩語皆有側重,但『漢字』與『漢語』並非完全對等之概念。三韓之地,自古有獨立的語言,但自箕子以來,皆使用漢字表書,亦即口說固有語而手書漢字。經兩千年來之發展,韓半島之歷史、文化的傳承載體,皆是漢字,故徹底喪失認辨漢字的能力,便直接使得大部分韓民族的國民無法去閱讀古代書籍和歷史,也無法理解很大部分韓語詞背後的本義。對於韓民族而言,不辨漢字的代價便是難習本民族之歷史。在今日現代之韓國,法律文書等依舊大量使用漢字以求精準之表達,普通國民若無接受過漢字教育,則法律文書亦無法順暢理解。故諺文(한글)雖易於學習,但終究不可作為取代漢字之用。若如漢諺混寫,如日本之漢字與假名,則完全可以在保持本民族語言文字獨立的同時,依舊保存認讀漢字的能力。
昔時通訊落後,教育不普及,漢字認讀即便在中國本土,除士代夫以外,亦蓋莫能識。此非漢字之難習,而為文明開化早期各民族教育不普及共有之問題。此為鄙人之愚見。
漢字之廢除,並非韓國之損失,但卻使得韓民族的大部分國民喪失了與本民族歷史與文明的交流。此並非損失,而為韓民族之悲哀。
昔時通訊落後,教育不普及,漢字認讀即便在中國本土,除士代夫以外,亦蓋莫能識。此非漢字之難習,而為文明開化早期各民族教育不普及共有之問題。此為鄙人之愚見。
漢字之廢除,並非韓國之損失,但卻使得韓民族的大部分國民喪失了與本民族歷史與文明的交流。此並非損失,而為韓民族之悲哀。
佐藤謙一 2013-08-16 http://web.archive.org/web/20130106111223/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23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