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 Counting sort 與 Bucket sort 有認識,應該知道這兩個排序都能突破比較排序法複雜度 $O(n \log n) $ 限制的特殊排序法。Radix sort 同樣是個特殊的整數排序法,效能同樣可達突破限制。差別在於,前兩者僅依據一個鍵值排序,而 Radix sort 則是依據多個鍵值排序。
舉例來說,欲排序一群範圍在 0 - 999 的整數,若以 Counting sort 排序,則需建立一個「1000 元素的陣列」來計算每個整數的出現次數;若使用以 10 為基數的 Radix sort,則僅需以個位數、十位數、百位數作為鍵值分別排序三次。通常 Radix sort 的排序副程式(Sorting subroutine)會選用 Counting sort 或 Bucket sort,而以 10 為基數的鍵值範圍僅 0 - 9,這種小範圍整數非常適合 Counting sort 作為排序副程式,節省了配置 int arr[1000]
的 count array 的時空間。
Radix sort 基本特性如下:
- 整數排序法:以整數作為排序的鍵值。
- 分配式排序法:不透過兩兩比較,而是分析鍵值分佈來排序。特定情況下可達線性執行時間。
- 穩定性:採用 LSD 的 Radix sort 屬穩定排序法(Stable sort);透過優化,採用 MSD 也可以是穩定排序法。
常見的 Radix sort 依據整數的每個位數來排序,依照位數排序的先後順序,可分為兩種:
- Least significant digit (LSD):從最低有效鍵值開始排序(最小位數排到大)。
- Most significant digit (MSD):從最高有效鍵值開始排序(最大位數排到小)。
簡單的 LSD Radix sort 步驟如下:
- LSD of each key:取得每個資料鍵值的最小位數(LSD)。
- Sorting subroutine:依據該位數大小排序資料。
- Repeating:取得下一個有效位數,並重複步驟二,至最大位數(MSD)為止。
而 MSD Radix sort 的步驟相似,但取得資料鍵值的方向相反。
- MSD of each key:取得每個資料鍵值的最大位數(MSD)。
- Sorting subroutine:依據該位數大小排序資料。
- Repeating:取得下一個有效位數,並重複步驟二,至最小位數(LSD)為止。
由於 MSD Radix sort 先排序最大位數,會出現 8 > 126 的結果,這種順序通常稱為 Lexicographical order,有如字典一般,越前面的字母排序權重越重,也因此,基本版的 MSD Radix sort 並非穩定排序法。
我們選用 LSD Radix sort 示範,並且為了增加可讀性,將基數設為 10。需注意在現實場景中,有時使用 bytes 作為基數可能更適合。
待排序的數列如下。
[170, 45, 75, 90, 802, 2, 24, 66]
Radix sort 的排序副程式,通常選用 counting sort 或 bucket sort,因此,開始排序前,需建立供其使用的 buckets(或 count array)。這屬於其他排序法的範疇,有興趣可看 Counting sort 或 Bucket sort。
首先,從最小位數開始排序。 注意,同樣鍵值的資料,相對位置不會改變(穩定排序)。
0 5 5 0 2 2 4 6
_ _ _ _ _ _ _ _
[170, 45, 75, 90, 802, 2, 24, 66]
sort by rightmost digit -->
0 0 2 2 4 5 5 6
_ _ _ _ _ _ _ _
[170, 90, 802, 2, 24, 45, 75, 66]
再來,對下一個位數排序資料。位數不足的資料,予以補 0。
7 9 0 0 2 4 7 6
_ _ _ _ _ _ _
[170, 90, 802, 2, 24, 45, 75, 66]
sort by next digit -->
0 0 2 4 6 7 7 9
_ _ _ _ _ _ _
[802, 2, 24, 45, 66, 170, 75, 90]
最終,對最後一個位數進行排序。大功告成!
8 0 0 0 0 1 0 0
_ _
[802, 2, 24, 45, 66, 170, 75, 90]
sort by leftmost digit -->
0 0 0 0 0 0 1 8
_ _
[2, 24, 45, 66, 75, 90, 170, 802]
Complexity | |
---|---|
Worst | |
Best | |
Average | |
Worst space | $O(d + n) $ auxiliary |
$n $ :資料筆數。
$d $ :number of digit,資料中最多有幾個位數(或鍵值)。
$k $ :基數,就是一個位數最多有幾種可能的值。
欲分析 Radix sort 的時間複雜度,我們可以逐一擊破,先從排序副程式開始分析。
Radix sort 的 subroutine 通常採用 Counting sort 或 Bucket sort,因此每個 subroutine 的複雜度為
再來,我們分析整個主程式,Radix sort 每個位數各需排序一次,若最多位數的資料有 $d $ 位數,時間複雜度需乘上
分析 Counting sort 或 Bucket sort 時,範圍 $k $ 會隨輸入資料而變化,若 $k $ 過大,對複雜度的影響甚至會超過
Radix sort 的空間複雜度同樣取決於排序副程式,Counting sort 與 Bucket sort 的空間複雜度皆為
這裡示範實作以 10 為基數,用來排序非負整數的 Radix sort。
首先,我們的排序副程式使用 Counting sort。
// 0. Include counting sort.
use ::sorting::counting_sort;
再來,就是 Radix sort 本體了。為了凸顯 Radix sort 的概念,簡化了函式參數數量,除去泛型宣告,並將基數選擇寫死在函式裡。
pub fn radix_sort(arr: &mut [i32]) {
let radix = 10; // 1
let mut digit = 1; // 2
let max_value = arr // 3
.iter()
.max()
.unwrap_or(&0)
.clone();
while digit <= max_value { // 4
counting_sort(arr, 0, 9, |t| (t / digit % radix) as usize); // 5
digit *= radix; // 6
}
}
- 設定基數為 10。
- 設定一個旗標,記錄當前在排序哪一位數,1 表示從最小位數(個位數)開始。
- 先找到輸入資料的最大值,作為之後副程式迴圈結束的條件。尋找最大值的複雜度為
$O(n)$ ,因此不影響 Radix Sort 的複雜度。如果arr
為空序列,則最大值設為 0,在第四步驟就會自動結束排序。 - 判斷當前排序的位數是否大於最大值,例如當前排序百分位,
digit
為100
,而最大值x
為 26,則不需再排序百分位。 - 使用 Counting sort 作為排序副程式,只需要有 0 - 9 十個桶子。而
key
參數則取出當前欲比較的位數。 - 位數乘上基數,移至下一個位數繼續比較。
小提醒:這是簡單又容易理解的實作,相對有許多額外的運算開銷(例如尋找最大值)。實務上,會在對資料有些了解才採用 Radix sort,因此實作並不會這麼 na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