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 +# 《中国近代史》书籍分析笔记 |
| 2 | + |
| 3 | +## 第二章 洪秀全与曾国藩 |
| 4 | + |
| 5 | +### Q1:这一章的内容是什么? |
| 6 | + |
| 7 | +> 备注:用一句话或最多几句话来回答。 |
| 8 | +
|
| 9 | +### Q2:这一章的大纲是什么? |
| 10 | + |
| 11 | +> 备注: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整篇文档的纲要及各个部分的纲要。 |
| 12 | +
|
| 13 | +- 旧社会走循环套 |
| 14 | +- 洪秀全企图建新朝 |
| 15 | +- 曾国藩刷新旧社会 |
| 16 | +- 洪秀全失败 |
| 17 | + |
| 18 | +### Q3:作者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
| 19 | + |
| 20 | +> 备注:如果问题很复杂,又分成很多部分,你还要说出次要的问题是什么。 |
| 21 | +
|
| 22 | +### Q4:这一章的关键词是什么? |
| 23 | + |
| 24 | +> 备注:找出关键词,并确认这些关键词在使用时的含义。 |
| 25 | +
|
| 26 | +- 循环套 |
| 27 | + |
| 28 | +### Q5:这一章的关键句是什么? |
| 29 | + |
| 30 | +> 备注:找出关键句,并确认这些关键句所表达的主旨。 |
| 31 | +
|
| 32 | +#### 第一节 旧社会走循环套 |
| 33 | + |
| 34 | +- 在近代史上,外交虽然要紧,内政究竟是决定国家强弱的根本要素。 |
| 35 | + - 上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的外交失败了,所以战争也失败了,然而因为德国的内政健全,战后尚不出二十年,她又恢复她的地位了,这就是自力更生。 |
| 36 | + |
| 37 | +- 十七、十八、十九世纪 |
| 38 | + - 十七世纪是个大屠杀的世纪。 |
| 39 | + - 我国人口在十八世纪有很大的增加。 |
| 40 | + - 不幸到了十九世纪,我们的社会、政治、经济都已到腐烂不堪的田地。 |
| 41 | + |
| 42 | +- 循环套一:人口的增减 |
| 43 | + - 循环过程:大乱 -> 大治 -> 人口减少 -> 有荒可垦 -> 人口增加 -> 人均耕地减少 -> 大乱 |
| 44 | + -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大乱之后的大治,于是人口增加。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圈套,演来演去,就是圣贤也无法脱逃。 |
| 45 | + - 那时的人一方面不知利用科学节制生育,另一方面又不知利用科学增加生产。 |
| 46 | + |
| 47 | +- 循环套二:内政吏治的好坏 |
| 48 | + - 循环过程:开国君主及元勋奢侈标准低、体恤民情,内政昌明吏治澄清 -> 统治阶级欲望和奢侈标准提高,贪污严重 -> 朝代被颠覆 |
| 49 | + - 旧社会里,政界是才子唯一的出路。 |
| 50 | + - 旧社会里,有心事业者集中于政界,专心利禄者也都挤在官场里。结果是每个衙门的人员永在加增之中,而衙门的数目亦天天加多。 |
| 51 | + - 每个朝代到了天下太平已久,人口加增很多,民生痛苦的时候,官吏加多,每个官吏的贪污更加厉害,人民所受的压榨也更加严重。 |
| 52 | + |
| 53 | +- 我们一面须接受新的文化,一面又须设法振兴旧的政教。我民族在近代所遇着的难关是双层的。 |
| 54 | + |
| 55 | +#### 第二节 洪秀全企图建新朝 |
| 56 | + |
| 57 | +- 太平天国运动 |
| 58 | + - 以推倒满清为第一目的 |
| 59 | + - 洪秀全对于宗教革命及种族革命是十分积极的,对于社会革命则甚消极。 |
| 60 | + - 洪秀全的运动当然是个民间运动,反映当时的民间痛苦和迷信,以及潜伏于民间的种族观念。 |
| 61 | + |
| 62 | +- 太平军的军事何以在这一时期内这样顺利呢? |
| 63 | + - 全因为它是一种新兴的势力,富有朝气,能拼命,能牺牲。 |
| 64 | + - 官军不但暮气很重,简直腐化不成军了。(当时的官军有两种,即八旗和绿营。) |
| 65 | + |
| 66 | +- 绿营 |
| 67 | + - 绿营在制度上也有一种好处。这种军队虽极端腐化,然是统一的国家的军队,不是个人的私有武力。 |
| 68 | + - 私有的武力,是太平天国内乱的意外副产品。 |
| 69 | + |
| 70 | +#### 第三节 曾国藩刷新旧社会 |
| 71 | + |
| 72 | +- 曾国藩 |
| 73 | + - 曾国藩是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 |
| 74 | + - 他的教育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 |
| 75 | + - 他是一个实践主义的理学家。无论我们是看他的字,读他的文章,或是研究他的为人办事,我们自然的想起我们乡下那个务正业的小农民。 |
| 76 | + - 他和小农民一样,一生一世,不作苟且的事情。 |
| 77 | + - 他知道文章学问道德功业都只有汗血才能换得来,正如小农民知道要得一粒一颗的稻麦都非出汗不可。 |
| 78 | + |
| 79 | +- 团练 |
| 80 | + - 团练是民间的武力,是务正业的农民借以抵抗不务正业的游民土匪。 |
| 81 | + - 这种武力,因为没有官场化,又因为与农民有切身利害关系,保存了我国乡民固有的勇敢和诚实。 |
| 82 | + - 曾国藩的事业就是利用这种**乡勇**,而加以组织训练,使它成为一个军队。这就是以后著名的湘军。 |
| 83 | + |
| 84 | +- 为什么唯独湘军能成大事呢?原故就在于曾国藩所加的那点组织和训练。 |
| 85 | + |
| 86 | +- 曾国藩治兵的特别之处 |
| 87 | + - 注重精神教育。孔孟的忠实信徒。他的行政用人都首重主义。他觉得政治的改革必须先有精神的改革。 |
| 88 | + - 利用宗族观念和乡土观念来加强军队的团结力。选的官佐几乎全是湖南人。 |
| 89 | + - 曾国藩虽注重为人,并不忽略作事。 |
| 90 | + - 提高湘军待遇 |
| 91 | + - 注重水师 |
| 92 | + - 注重军器制造 |
| 93 | + - 罗致技术人才 |
| 94 | + - 认真操练兵士 |
| 95 | + |
| 96 | +#### 第四节 洪秀全的失败 |
| 97 | + |
| 98 | +- 洪秀全 |
| 99 | + - 想打倒满清,恢复汉族的自由,这当然是我们应该佩服的。 |
| 100 | + - 想平均地权,虽未实行,也足表现他有相当政治家的眼光。 |
| 101 | + - 运动起自民间,宗教迎合民众心理。 |
| 102 | + - 人格上及才能上的缺点很多也很多。倘若他成功了,他也不能为我民族造幸福。 |
| 103 | + |
| 104 | +- 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 |
| 105 | + |
| 106 | +- 曾国藩为什么要救清朝 |
| 107 | + - 忠君 |
| 108 | + - 他想清廷经过大患难之后,必能有相当觉悟 |
| 109 | + - 他怕清朝的灭亡要引起长期的内乱 |
| 110 | + |
| 111 | +- 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曾国藩的工作分两方面进行 |
| 112 | + - 革新。他要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 |
| 113 | + - 守旧。恢复我国固有的美德。 |
| 114 | + - 革新守旧,同时举行,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大贡献。 |
| 115 | + |
| 116 | +- 曾国藩守旧事业的流弊 |
| 117 | + - 湘军退化,暮气很深。足证我国治军的旧法根本是有毛病的。 |
| 118 | + - 湘军充满宗族观念和家乡观念,兵士只知道有直接上级长官,不知道有最高统帅,更不知道有国家。湘军是私有军队的开始。 |
| 119 | + - 私有军队的精神的传播:曾国藩的湘军 -> 李鸿章的淮军 -> 袁世凯的北洋军 |
| 120 | + |
| 121 | +### Q6: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
| 122 | + |
| 123 | +> 备注:从关键句中找出作者的论述结构。 |
| 124 | +
|
| 125 | +### Q7:作者解决了什么问题? |
| 126 | + |
| 127 | +> 备注: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在未解决的问题当中,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 |
| 128 | +
|
| 129 | +### Q8:我有哪些疑问? |
| 130 | + |
| 131 | +### Q9:这一章说得有道理吗?为什么? |
| 132 | + |
| 133 | +> 备注:0. 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我质疑哪些部分?2. 回答该问题时,需要先读懂这一章、不要争强好辩、有理论依据。3. 反对作者时,可以从四方面入手:知识不足/知识有误/逻辑有误/分析不够完整。 |
| 134 | +
|
| 135 | +### Q10:如何拓展这一章? |
| 136 | + |
| 137 | +#### Q10.1:为什么是这样的?为什么发展成这样?为什么需要它? |
| 138 | + |
| 139 | +> 备注:深度拓展,指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简单地说就是问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的?为什么发展成这样的?为什么需要它?(有一点点像深度搜索) |
| 140 | +
|
| 141 | +#### Q10.2:有哪些相似的知识点?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
| 142 | + |
| 143 | +> 备注:水平拓展,指类比相似的知识点。知识点的载体可以是书籍、网站、视频等。相似点可以是时间、地点、发现者、主题、核心思想等等。(有一点点像广度搜索) |
| 144 | +
|
| 145 | +- 曾国藩的传记 |
| 146 | +- 曾国藩的家书 |
| 147 | + |
| 148 | +#### Q10.3:其他领域/学科有没有相关的知识点?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 |
| 149 | + |
| 150 | +> 备注:纵向拓展,指在看似无关联的知识点之间寻找联系。可以应用比喻法和内在化法来进行纵向拓展。 |
| 151 | +
|
| 152 | +### Q11:这一章和我有什么关系? |
| 153 | + |
| 154 | +> 备注:这一章的内容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用?有哪些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怎样将这一章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
| 155 | +
|
0 commi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