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99 lines (52 loc) · 7.81 KB

06-0-應用.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99 lines (52 loc) · 7.81 KB

經過以上示範。各位讀者應該不難瞭解為什麼當年發明卡片筆記法的盧曼教授,有辦法橫跨那麼多領域,同時也那麼高產了吧!

不是靠單靠一套軟體或方法本身,而是我們要對處理的資訊與問題

  • 紀錄
  • 淘洗
  • 定義
  • 結構重整

才能更快速的存取有效資訊,再次利用。

我們前面講述了四大主題:紀錄、提取、整理、搜尋。這一章我們要來深入講應用。

任何創意工作都可以流水線化

這裡我想要提出一個新穎且令人震驚的觀點,就是使用這套新流程後,關於任何創意工作都可以工業化、流水線化,做到高效產出。

而且這個方法並不是一個假說,而是一個已被實踐的現實。

讓我談談一個你可能不知道的例子。中國最近有一間「讀客文化」出版公司,正在快速的竄紅。但它們其實也不算是快速的在竄紅,而是它們出版的書,在中國這麼競爭激烈的書市,每一部都是現象級的「大賣特賣」。

從「藏地密碼」、「生死疲勞」、「銀河帝國」、「沙丘」。不管是新書還是公版舊書,在它們手上就是能賣爆!

們之所以會快速竄紅。事實上是大家到最後發現,咦,這些我們不由自主就會買回去的書,怎麼都是「讀客文化」做出來的。

讓我跟你講講一些「讀客文化」震驚的數據與事實:

  • 某一本公版書全市場10年賣了 5 萬本。在讀客手上賣了半年就賣了 15 萬本。
  • 每一本書稿進讀客,不到1個月就可以完成包裝上市。
  •   每一本公版書基本上銷量都是其他人的至少 5 倍甚至 10 倍以上。
  • 讀客那極度吸睛,極度催動人購買慾望的封面,設計與構思時間平均最多花1個小時。(就算你用 ChatGPT 寫文案 與 Stable Diffusion畫設計稿都沒有它們快)
  •   讀客已經把它們全公司的出版流程,細化成 4300+ 的 SOP,正在順暢的執行創意工業化。

換言之,讀客文化完成了一個「白領界」都想要(老闆想要)或不想要(員工不想要)的「現實」:將創意產業工業化,將成功方程式人肉自動化。

How?

汽車產業可以工業化、創意產業也可以工業化

讀客文化的老闆華楠在 2023 年初公開了它們的秘密訣竅:讀客方法論。但我覺得比起想法,它們的精神與貫徹執行更加值得令人學習。

這套方法並不是華楠在讀客發明出來的。而是華楠在前一家公司華與華廣告諮詢營銷公司,就摸索出來的。華與華是中國四大廣告公司之一,傳奇中的傳奇,華與華是華楠與華杉共同的創辦公司。坊間流傳的華與華超級符號創造方法就是它們發明的。

華楠受不了廣告業的高強度產出之後,希望把這套方法論移植到廣告可以批量搭載的商品上,也就是書籍市場。後來創辦了讀客文化,才有了這套新的讀客方法論。

將「創意產出」工業化,這種對文化人的天方夜譚的目標。­始於他的一個研究契機:研究汽車工業的工業化始祖 Model T是怎麼被造成的?

很多人大概難以想象,現在大幅自動化的汽車生產行業。在 100 年前生產效率非常的低。

組裝一台汽車可能需要花費數天到數週的時間,具體取決於該工廠的規模和生產效率。許多零件需要手工安裝和調整,而不像現代生產線那樣可以實現快速且精確的自動化裝配。就算是火力全開。福特在當時 1 年最多也只能生產 10607 輛。

亨利·福特意識到,如果將生產過程分解為一系列的簡單步驟,並讓工人專注於其中一個步驟,然後將汽車在製造過程中沿著流水線進行移動,每位工人只需負責特定的任務,那麼生產效率就可以大幅提高。

福特公司後來借鑒了芝加哥屠宰場的流水宰製流水線,在1913年推出了著名的「T型車」(Model T)並引入了流水線生產技術。這種製造方式使得汽車在裝配過程中按照一定的順序在工作站之間移動,每個工人專注於自己的任務,從而節省了時間和成本。例如,一個工人專門負責安裝輪胎,另一個工人負責安裝引擎,而另一個工人可能專注於安裝車身等。

這種流水線生產方式帶來了多方面的好處。首先,它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大大縮短了生產時間。同時,由於每個工人只需掌握特定的技能,培訓和人力成本也得以降低。此外,流水線還有助於標準化和質量控制,因為每個車輛都經歷相同的裝配過程,減少了變異性和錯誤。

福特公司的流水線生產模式革命性地改變了整個汽車行業的製造方式,使得汽車的生產變得更加高效、快速且可靠。福特 Model T 汽車流水線在後續的 19 年內,就生產了15458781輛(平均每年80多萬輛)。

而在1948-1975 年,日本的豐田汽車,更提出了豐田生產方式,其中的 Just in Time 與看板(Kanban)工作法,更將整個汽車業界生產效率提高到另外一個境界。

目前汽車生產在流水線化、機器自動裝配化的技術幫助下。特斯拉的中國超級工廠,目前生產汽車的速度是難以令人置信的 1 分鐘 1 台(Model Y)。

正是汽車工業從高度手工業,變成高效自動產出,才讓華楠覺得「創意流水線化」是高度可行的。

紀錄、梳理、檢核、SOP模版

華楠決定借鑒汽車產業這個概念,對文化產業進行改造。他發動全公司員工「紀錄」日常的各樣出版工作。總共梳理了四千多條 SOP,並且「分類」了八大模塊:版權、研發、生產物流、地面銷售、網絡銷售、全版權運營、營銷推廣、新媒體運營。

並對每一個模塊梳理各自的流水線,並且對流水線上的流程「編號」。

每一個被編號的流程都有 SOP、檢核表、操作模版。這些 SOP 由公司的流程委員會審定。每個員工都可以提出建議改進(並有獎金),經過流程委員會審批之後會更新。所以流程 SOP是週週在改進的「長青筆記」

而且這套流程效率有多誇張呢?本來很多讀客外的同業對這套方法是有存疑的。但讀客也很大方的每個月舉辦讀客工作坊,甚至邀請嘉賓一起參與封面創作,使用它們的「一個小時創意車間」方法創作封面。

我的朋友也曾經參與過這個工作坊,它們在參加這個過程前,從來沒有設計過一本書的封面。在讀客方法的輔助下,一組新手,竟然也在一個小時內完成對市場的調研(稱:尋寶報告)並設計出讀客風格的封面與文化。(再次強調,比 AI 軟體: ChatGPT + Stable Diffusion 雙開還快)

當然,你會對將出版工業化有所存疑。認為會不會扼殺創意?

讀客認為不會,它們認為正是要將這些瑣碎流程固定化,成功模式結構固定化。員工才可以專注在尋找元素之間的創新。而後續的產出成績與銷售成績也證明了它們這套方法的實用性與可靠性。

將自己的筆記、工作模版化

讀客的這套流程對筆記方法有什麼啟發呢?

我們常常認為,工作上日常中學到的概念、是很難被拆解的。抄下來的筆記是很難被複用的,工作是很難被分派出去的、效率是很難被提升的。

但事實上這當中更大的原因只是我們分解的不夠細緻、不夠模版化、不夠流程化。

只要當你能建立起自己的資訊消化流程、累積出足夠的知識模版,你的創意、洞見產出質與量就會快速的提升。

在本章,我將介紹本書在寫作上的素材整理、用到的內容模版,提供大家作為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