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60e584c99544b98a64a5fac46a879395a902c22d Mon Sep 17 00:00:00 2001 From: =?UTF-8?q?=E9=99=88=E9=92=B1=E7=89=9B?= <43912887+zjcqn@users.noreply.github.com> Date: Sat, 11 May 2024 02:25:24 +0800 Subject: [PATCH] Create 2024-05-11-consciousness-and-ontology.md --- .../2024-05-11-consciousness-and-ontology.md | 42 +++++++++++++++++++ 1 file changed, 42 insertions(+) create mode 100644 _posts/2024-05-11-consciousness-and-ontology.md diff --git a/_posts/2024-05-11-consciousness-and-ontology.md b/_posts/2024-05-11-consciousness-and-ontology.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afb6e68 --- /dev/null +++ b/_posts/2024-05-11-consciousness-and-ontology.md @@ -0,0 +1,42 @@ +--- +layout: post +title: 关于知行合一的一些小思考 +author: 陈钱牛 +categories: [Mics] +tags: [Life,哲学] +comment: true +typora-root-url: .. +banner: + video: + loop: true + volume: 0.8 + start_at: 8.5 + image: /assets/images/posts/2024-05-11-consciousness-and-ontology.md/pic.jpg + opacity: 0.618 + background: "#000" + height: "100vh" + min_height: "38vh" + heading_style: "font-size: 4.25em; font-weight: bold;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ubheading_style: "color: gold" +--- + +在现实困境中,对自我认知进行对齐,实现自我和解,是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挑战。 + +我的朋友W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想要通过努力闭关学习来提升自我,然而却发现自己总是容易沉迷于各种事物,如短视频、游戏等,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经常出现不想学习的情况。长期存在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他开始感到自己缺乏自控力,学习能力不足,逐渐失去了自信,甚至陷入了困惑和痛苦之中。 + +如何自律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暂且不谈。但在与W的探讨中,我们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思辨性问题:在个人行动决策的过程中,人的自由意志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们真的能够强迫自己做一件事情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在什么情况下又不可以?如果我们不能强迫自己,但又认为必须这么做,那又该怎么办? + +关于“强迫自己做一件事情”,这个问题触及了自我意识与真实自我之间的辨析。我们通常认为自己(自我意识)能够完全控制自己(真实自我)的行为,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我们脑子里的声音,即自我意识,与我们的生理组成(或肉体),即真实自我,之间可能存在分歧。举例来说,我可能在脑海中想象自己喝水,但实际上并不采取行动去喝水。其实我完全可能想一件事情,但实际上去做的是另一件事情。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让身体行动的信号似乎并不是自我意识发出的。相反, 我们会发现,在很多日常活动中,如走路、绘画、进食、抓取物品甚至说话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声音在指导我们的行动。这些行为往往是自然而然的,几乎不需要自我意识的干预。因此,我倾向于认为所谓的自我意识实际上是一种由真实自我产生的生理性功能,它帮助我们形成“自我”这个意识,以更好地理解世界,但它本身并不能直接操控真实自我,相反,它是真实自我活动的解释者。因此,当自我意识产生与真实自我不一致的判断时,就可能导致我们“强迫”自己去执行并不真正想做的事情。 + +有了自我意识与真实自我的区分之后,上述的不自律问题就非常好解释了。所谓”不自律“就是人的自我意识认为自己应该去学习,而真实自我却并不想去学习,即强迫失败。 + +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看,真实自我是一个由先天基因和后天成长环境共同塑造的客观实体。这种观点可以讲真实自我类比为深度学习,其中先天基因定义了深度学习模型结构,后天成长环境则提供了训练数据集,而现实处境则相当于模型的输入数据,模型输出则是真实自我的决策行为。我们所谈论的学习、经验等,实际上就是在后天成长环境中对真实自我进行模型微调,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某个特定的“垂直领域”。而自我意识就可能像是一个模型用于query的第三方数据库。因此,真实自我是一个相对独立于自我意识的客观存在,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知”与“行”之间存在着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所谓的“知”,仅仅是自我意识对某件事情的认识,仅仅只是存入了第三方数据库,而“行”则是真实自我在经过“模型微调”后,通过实际的学习和经验积累所表现出来的行动。这种理解强调了“知”与“行”之间的区别,以及真实自我在学习和经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自我意识和真实自我的不统一性是导致诸多痛苦的根源。人们一来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自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天马行空,处处碰壁;二来是了解自己是一个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但是却讨厌自己原本的样子,和自己内耗作对。例如开头W同学的例子,他的真实自我并不擅长自律,但他的自我意识却强迫真实自我一定要自律,而不是通过合适的方法改造真实自我使它变得更加自律,结果就导致自我意识发现结果不如预期后感到困惑和痛苦。所以我们才会有“聆听内心的声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的说法。 + +要解决自我意识与真实自我之间的不一致,可以从两个层面入手。首先,修正自我意识,这要求我们深刻自我反省,明确自己的本质和定位,从而实现自我接纳与和谐,不再追求遥不可及的目标,避免行动与愿望背道而驰。其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经验,积极地塑造和提升真实自我,使之与我们的内心志向和抱负相吻合。虽然后者显得更为积极进取,而前者可能看似消极无为,但在我看来,能够真诚面对并接纳自我,才是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智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