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atherineYF/interviewQuestion

Folders and files

NameName
Last commit message
Last commit date

Latest commit

 

History

35 Commits
 
 
 
 
 
 
 
 
 
 

Repository files navigation

一、计算机网络相关

1-1 介绍一下websocket以及它的应用

  1. websocket是一种建立在TCP协议上的全双工通信协议,它基于HTTP协议,但与HTTP协议只能由客户端发起request,服务端返回response的模式不同,websocket中,客户端和服务器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将数据推送至另一方。
  2. WebSocket和Http协议一样都属于应用层的协议,它们的底层都是基于TCP协议的。
  3. websocket可以应用的场景有:社交订阅、体育实况更新、股票基金报价、多媒体聊天等

1-2 介绍一下HTTP和HTTPS

HTTP和HTTPS都是为实现网络通信而产生的网络协议,它的中文全称为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协议一般运用于B/S架构,它基于TCP/IP协议簇来传递各种类型的数据,包括HTML、图片、查询结果等。

一般http中存在如下问题: - 请求信息明文传输,容易被窃听截取。 - 数据的完整性未校验,容易被篡改 - 没有验证对方身份,存在冒充危险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出现了HTTPS。

HTTPS 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一般理解为HTTP+SSL/TLS,通过 SSL证书来验证服务器的身份,并为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进行加密。其中SSL(安全套接字层)位于 TCP/IP 协议与各种应用层协议之间,为数据通讯提供安全支持。

浏览器使用HTTPS的流程:

  1. 客户端通过URL访问服务器建立SSL连接。
  2. 服务端收到客户端请求后,会将网站支持的证书信息(证书中包含公钥)传送一份给客户端。
  3. 客户端的收到证书后,会验证证书的合法性,然后建立会话密钥,利用服务器传回的公钥将会话密钥加密,并传送给网站。
  4. 服务器利用自己的私钥解密出会话密钥。
  5. 服务器利用会话密钥加密与客户端之间的通信。

1-3 强缓存和协商缓存的区别

​ 首先讲一下什么是浏览器缓存:一种保存浏览器请求的资源副本,并在下次请求时直接使用该副本的技术。

​ 强缓存和协商缓存,是两种不同的浏览器缓存方案。

​ 强缓存:直接在响应头中指定该资源的过期时间,典型实现方案有:expires和cache-control:max-age两个

​ 其中expires规定了一个资源过期的绝对时间,超过了这个时间,浏览器则必须向服务区重新请求资源。

​ 由于expires响应头的绝对时间的设置是在服务器端,而生效是在浏览器端,如果浏览器端人为修改了时间,则会导致缓存

​ 时间判断出错。由此,http/1.1引入了cache-control:max-age这个响应头。该字段规定的是一个以秒为单位的时间段,超过

​ 了这个时间段,则资源过期。

协商缓存:由于强缓存中存在无法判断服务端资源是否在过期时间内被修改的情况,协商缓存应运而生。其主要思想,是对获取的资源 做标识,再下次请求资源时带上这个标识,由服务端判断资源是否被修改(修改了则返回200,未修改则返回304not modified)。

​ 协商缓存一般通过http请求和响应的两对标识实现,他们分别是:last-modified和if-modified-since、e-tag和if-none-match

【last-modified和if-modified-since】的原理:

	1. 客户端首次请求资源,服务区返回资源,并在响应头带上last-modified标识,表示该资源上一次修改的时间
	2. 客户端第二次请求该资源,则会在请求头带上if-modified-since字段,其值则为上一次响应中last-modified字段的值
	3. 服务区接收第二次请求,利用if-modified-since字段的值,和服务器上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做比较,如果一致,则表示资源没有变化,返回304,若不一致,则表示资源有了变化,返回200和新资源
	4. 浏览器若收到304,则会从缓存中加载资源,若收到200则正常加载新资源

【E-tag和if-none-match】的原理

1-4 304状态码的意思,和302的区别

​ 304 状态码的意思是not modified(资源未修改),在浏览器缓存机制中用来通知客户端使用缓存来加载数据,而不是直接接收服务端数据。

​ 302状态码的意思是临时重定向,表示请求的资源的url被临时更改到了另一个地址,服务区返回302状态码时,会同时返回一个location字段,用来描述重定向以后的地址。

1-5 HTTP/2、HTTP/3分别做了怎样的设计调整

HTTP1.1的问题:

  1. 信息明文传输,安全性低
  2. 容易造成队头阻塞

1-6 一个完整的HTTP请求过程

请求:DNS域名解析 —> 三次握手建立TCP连接 —> 发起HTTP请求 —> 服务器响应HTTP请求,浏览器得到html代码 —> 浏览器解析html代码,并请求html代码中的资源,渲染页面呈现给用户

1-7 说一下DNS域名解析的详细规则

  1. 首先,浏览器会去自身的DNS缓存中查找,没有则进行下一步
  2. 然后,浏览器去本地操作系统的DNS缓存中查找,没有则下一步
  3. 第三步,去本地的host文件里查找,没有则下一步
  4. 第四步,请求本地域名服务器(可以理解为网络运营商服务器)请求,没有则开始向根域名进行迭代请求
  5. 从根域名开始迭代请求,获取顶级域名的服务器IP地址
  6. 请求顶级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获得该域名下的二级域名的IP地址
  7. 再请求二级域名的IP地址,获得二级域名下的三级域名Ip地址,以此类推,找到最终的IP地址

1-8 介绍一下什么是CDN,和它的使用场景

CDN全称Content Delivery Network,中文译为内容发布网络

1-9 解释一下TCP三次握手

TCP 三次握手的意义:client和server双方都能够确定能够向对方传送、接收信息。

第一次握手:client向server发送syn包,server由此确定client的发送能力正常,自己的接收能力正常

第二次握手:server向client返回syn包+ack包,client由此确定server的接收、发送能力正常,自己的发送、接收能力正常

第三次握手:client向server发送ack包,server由此确定client的接收能力正常,自己的发送能力正常

1-10 讲一下cookie、session和token的区别

1-11 说一下你们项目怎么做跨域

1-12 怎么取消已发出的请求?

二、HTML&CSS

2-1 聊一下浏览器标准模式和怪异模式(盒模型)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盒模型:网页开发中,CSS在描述一个块的样式时,所遵循的一种模式

盒模型中,一个块由content,padding,border,margin组成。

盒模型又分为 W3C盒模型(标准模式)和 IE盒模型(怪异模式)两种。

其中,标准盒模型的计算公式为:元素的宽高 = 盒模型中content的宽高 怪异盒模型的计算公式为:元素的宽高 = 盒模型中content的宽高 + padding + border 这样一来,标准盒模型中 盒子的大小 = 元素宽高 + padding + border + margin 怪异盒模型中 盒子的大小 = 元素宽高 + margin

触发怪异盒模型的方法:

  1. 当我们不给HTML指定docType时,部分IE浏览器会自动触发怪异盒模型
  2. CSS中有个属性box-sizing,指定为border-box时浏览器表现为怪异盒模型,指定为content-box时表现为标准盒模型

怪异盒模型的应用场景: 当子元素有固定的padding或border,而其宽度需要保持为一个百分比时

2-2 画一条 0.5px 的线

方法一: 使用transform:scale()

<div class='half-px'></div>  
<style>
  .half-px{
    width:200px;
    height:1px;
    background-color:#000;
    transform:scale(0.5)
  }
</style>

方法二:使用meta标签指定initial-scal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0.5">

方法三:使用canvas指定lineWidth为0.5

<canvas id='drawing'></canvas>
<script>
  let drawing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rawing');
  let context = drawing.getContext('2d')
  context.lineWidth = 0.5
  context.beginPath();
  context.moveTo(10,10);
  context.lineTo(10,60);
  context.stroke();
</script>
  

方法四:使用svg指定stroke-width为0.5

<svg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width="200px" height="200px">
  <line x1='0' y1='0' x2='100' y2='100' style="stroke:#f00;stroke-width:0.5"></line>
</svg>

2-3 介绍下 BFC 及其应用

BFC直译为“块级格式上下文”,指的是一个独立的渲染区域,它规定了其内部的block-level-box如何布局,并且这个区域与外部毫不相干。

BFC的布局规则:

  • 内部的box会在垂直方向,一个接一个放置
  • box垂直方向的margin会发生重叠
  • BFC的区域不会与float box重叠
  • 计算BFC的高度时,浮动元素也会参与

触发BFC的条件:

  1. body根元素
  2. 浮动元素,设置了float除none之外的属性的元素
  3. 绝对定位元素:position:absolute/fixed
  4. 设置了overflow除visible之外的属性的元素
  5. display为inline-block、table-cell和flex系列、grid系列的元素

2-4 浏览器的渲染原理

2-5 介绍下重绘和回流(Repaint & Reflow),以及如何进行优化?

2-6 简述伪类和伪元素,CSS3新增了哪些伪类?

伪类:用来描述元素在特殊状态或特殊位置的样式

伪元素:是用css来描述的一种元素,但不存在于DOM中

2-7 分析比较 opacity: 0、visibility: hidden、display: none 优劣和适用场景

display:none 将元素从DOM中移除,不占据页面空间,不会触发事件

Visibility:hidden 元素依然存在于DOM中,占据页面空间,不会触发事件

Opacity:0 元素存在于DOM中,占据页面空间,同时会响应页面事件

2-8 z-index对哪些元素生效

  1. 设置元素的position值为relative/absolute/fixed

  2. 当opacity不为1或0时

  3. 当transform不为none时

  4. 当父元素设置display: flex | inline-flex时,子元素设置z-index

三、浏览器相关

四、Javascript基础

4-1 作用域与闭包

4-1-1 说一说闭包(什么场景需要使用闭包、闭包的缺陷)

从实践的角度,一个能被称为闭包的函数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1. 创建这个函数的执行上下文已经被销毁,但这个函数依然存在(通过被返回的方式)
  2. 在这个函数中存在自由变量(所谓自由变量,即不是函数参数,也不是函数内的局部变量,换句话说,就是这个函数以外的变量)

使用闭包的场景:

  1. 函数柯里化时,保存上一个参数

  2. 模仿块级作用域

    for(var i = 0; i < 5; i++) {
        (function(j){
            setTimeout(() => {
                console.log(j);
            }, j * 1000);
        })(i)
    }
  3. vue的源码中,定义响应式数据时使用到了闭包

    function defineReactive(obj,key,value){
      return Object.defineProperty(obj,key,{
        get(){
          return value
        },
        set(newVal){
          value = newVal
        }
      })
    }

    闭包的最重要缺陷是容易造成内存泄露

4-2 this与执行上下文

简单描述 this 在不同场景下的指向
apply/call/bind 的使用
箭头函数与普通函数的区别

4-3 原型与继承

ES5/ES6 的继承除了写法以外还有什么区别?
  1. ES5的继承是通过将子类的prototype指向父类的实例实现的,只存在子类prototype至父类prototype一条继承链。而在ES6的继承中存在两条继承链,除了子类prototype到父类prototype,还有子类class的proto指向父类class
  2. ES5中的继承是先创建子类实例this,再将父类属性添加到子类this上,而ES6中的继承是先创建父类实例this,然后在子类constructor中修改this指向

4-4 单线程、异步与事件机制

JavaScript为什么引入异步?它有哪些使用场景?

JavaScript是一种单线程的语言,所有的任务必须通过主线程执行,如果所有的任务都是同步任务,那么在执行耗时较长的任务时,会出现阻塞,影响程序性能,所以才把那些耗时长的任务放在浏览器的其他进程里异步执行

使用场景:定时器、Ajax请求、事件监听等

关于 setTimeout、setInterval 的时间精确性

setInterval中,传入的回调函数的执行间隔会小于设定的时间,原因是setInterval会每隔设定的时间向队列中放入回调函数,而执行回调函数本身需要时间

setTimeout可以模拟实现每隔一段时间执行回调,它与setInterval的区别,是能严格保证回调函数在每个设定时间后放入队列

宏任务和微任务的区别
Web Workers 和 Service Workers 的理解

web worker能够在客户端开启多线程任务,将主线程中耗时长、计算密集的任务交给worker线程处理,处理完毕再将结果数据返回给主线程。

4-5 promise、async/await、generator函数

简述一下 Generator 函数
setTimeout、Promise、Async/Await 的区别
Async/Await 如何通过同步的方式实现异步

首先,Async/Await是generator的一个语法糖,本质上是一个自执行的generator函数。而要让一个generator函数自执行,需要自己写一个co函数,在这个函数里递归执行genertor函数的next方法,使generator自执行

4-6 JavaScript中的常用API

let、const和var的区别?
  1. let和const是ES6以后出现的定义数据的关键字,其中let用于定义变量,const用于定义常量
  2. **变量提升:**let和const在作用域内不存在变量提升,所以必须在变量声明之后再使用,而var关键字声明的变量能提升到作用域的顶端
  3. **块级作用域:**let和const存在块级作用域,而var只有全局作用域和函数作用域的概念
  4. **重复声明:**let不允许重复声明同一个变量,而var没有这个限制
  5. **全局对象:**ES5中通过var和function关键字定义的全局变量与全局对象的属性基本是等价的,唯一的不同是var定义的全局变量不能用delete删除,而在ES6中,let和const生成的全局变量不再挂在全局对象上。
DOM是哪种数据结构

DOM本质是一种树结构

cookie、localStorage和sessionStorage的区别
  1. 从容量上看:cookie只有4kb大小,而localStorage和sessionStorage可以存储5M
  2. 从API易用性上看:cookie的API比较简陋,存取cookie不方便,而localStorage和sessionStorage API比较完善
  3. 从设计初衷上看:cookie本身是为了解决服务端和浏览器通信问题而生的,它会随着http请求发送给后端,而localStorage和sessionStorage不会发送给后端,它们的出现是为了实现浏览器存储。
class关键字定义类和普通构造函数定义类的区别
  1. class不像构造函数,没有变量提升
  2. class中挂载在原型上的方法是不可枚举的,而构造函数的prototype上添加的方法是可枚举的
  3. 构造函数可以不使用new关键字,作为普通函数使用,而class定义的类必须加上new,作为构造器使用
  4. class在继承中有两条原型链:子类的proto指向父类,子类的prototype的proto指向父类的prototype
  5. ES5中的原生构造函数无法实现继承,ES6中使用class语法可以实现继承
说说for,for-in ,for-of和forEach的区别
介绍下 Set、Map、WeakSet 和 WeakMap 的区别?
聊聊Blob和ArrayBuffer

五、设计模式

5-1 什么是设计模式?设计模式如何解决复杂问题?

5-2 介绍下观察者模式和订阅-发布模式的区别,各自适用于什么场景

观察者模式中,发布者和观察者之间彼此知道对方的存在

发布-订阅模式中,发布者和订阅者是相互隔离的,通过事件中心这个中介来进行通信

六、性能优化

性能优化可分为两大类方法:

  1. 请求、响应的优化
    • 使用http2
    • 使用dns-prefecth\preload\prerender
    • 使用浏览器缓存机制
    • vue中使用异步组件,配合webpack实现组件的按需加载,优化首屏渲染速度
    • 使用webpack的UglifyJsPlugin压缩js资源,使用cssnano压缩css资源,使用html-webpack-plugin的配置项压缩html资源
    • webpack会在生产环节自动开启tree shaking来删除未用到的代码,使用scope hoisting将代码合并到一个函数中,精简打包代码体积
    • 图片资源优化
      • 图标使用雪碧图或字体图标
      • 小图使用base64格式
  2. 页面渲染优化
    • 防抖、节流
    • 使用window.animationRequestFrame来实现js动画
    • 使用webworker开启多线程任务

6-1 什么是防抖和节流?有什么区别?如何实现?

防抖和节流的使用场景,都是在事件的回调函数被频繁触发时,为了节约性能,使其延缓执行的一种手段。

防抖的概念,是指触发高频事件后,回调函数在n秒内只执行一次,如果n秒内事件触发了多次,则重新计算时间

节流的概念,是指高频事件触发后,每隔n秒种,只执行一次函数。(这种手段稀释了函数的执行周期)

实现:

function debounce(fn,delay){
  let timer;
  return function(){
    let _this = this
    let args = arguments
    if(timer){
      clearTimeout(timer)
    }
    timer = setTimeout(()=>{
      fn.apply(_this,args)
    },delay)
  }
}

function test(){
  console.log('test')
}
let debounceFn = debounce(test,5000)
someBtn.onclick=function(){
  debounceFn()
}

防抖的使用场景:当在频繁操作后只需在最后执行回调操作(输入框监听内容变化、窗口大小resize)

节流的使用场景:隔一段时间需要执行一次回调操作(如滚动加载,高频点击按钮)

6-2 页面的可用性时间的计算

6-3 简述懒加载,懒加载和预加载的区别?

6-4 谈谈DNS解析优化中的方法

  1. 减少DNS查找

七、网络安全

7-1 什么是 CSRF 攻击?如何防范 CSRF 攻击?

CSRF攻击原意为跨站请求伪造(cross site request forgery),当用户登录正常网站A后,A网站会向用户的浏览器发送一个cookie用以保存用户信息,如果此时,用户又登录了黑客提供的B网站,而B网站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向A网站发送了请求,此时这个请求会携带上A网站的cookie,让A网站的服务器以为是用户自发的请求,从而达到非法目的。

防范CSRF攻击的方法:

  1. 验证请求头中的refer字段,若refer与当前请求的站点不相同,则被怀疑为CSRF攻击
  2. 使用token来进行身份验证
  3. 给cookie设置samesite属性,只有请求的URL和当前站点一致时,cookie才被发送

7-2 什么是XSS攻击?简述XSS的三种类型

XSS攻击又名跨站脚本攻击(Cross site scripting),主要攻击方式为向页面注入恶意攻击代码,当用户浏览该页面时,内部的恶意代码会执行从而达到攻击的目的。

当页面被注入了恶意脚本时,它可以实现:

  • 获取页面cookie
  • 监听用户行为
  • 更改DOM结构、在页面内生成广告或表单
  • 劫持流量实现恶意跳转

XSS有三种类型:

  1. 存储型XSS,黑客通过某种手段将恶意脚本保存至站点数据库,当用户访问站点时,服务器将恶意脚本和正常页面一起返回,浏览器执行了恶意脚本,从而实现攻击
  2. 反射型XSS,黑客通过在URL参数中注入恶意脚本,诱导用户点击这个URL,浏览器读取URL,并执行了其中的恶意脚本,从而实现攻击
  3. DOM型XSS,

7-3 什么是SQL注入攻击?

SQL注入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库攻击手段,它的实现方式,是黑客在表单中提交一段恶意的sql语句到服务器,服务器执行了恶意sql,达到了攻击的目的。

7-4 什么是DDOS攻击

DOS攻击又名服务拒绝攻击(Denial of service),其原理是发送大量合法请求到服务器,使服务器进入无法响应的状态

而DDOS攻击则是DOS攻击的升级版,全名为Distribute Denial of Service(分布式服务拒绝攻击),攻击者借由公共网络,将大量计算机设备联合起来进行攻击

八、框架底层原理

Vue的生命周期?mounted和created的区别?

  1. 当vue实例开始构建时,首先会初始化生命周期和事件,调用beforeCreated钩子
  2. 紧接着会初始化Injections、state、provide这些响应式逻辑,在处理好数据响应式之后会执行created钩子
  3. 然后会判断是否有el选项,去做编译模版的操作,执行beforeMount
  4. 给vm实例添加$el成员,执行mounted钩子
  5. 当数据发生变化时,会触发beforeUpdate钩子,然后虚拟DOM开始重新渲染,并执行patch方法往DOM上更新视图,然后执行updated钩子
  6. 当destroy方法被调用时,会触发beforeDestroy钩子,然后注销watcher,子组件和事件监听,最后执行destroyed钩子

父子组件的生命周期调用顺序?

  1. 加载渲染过程 父beforeCreate->父created->父beforeMount->子beforeCreate->子created->子beforeMount->子mounted->父mounted
  2. 组件更新过程 父beforeUpdate->子beforeUpdate->子updated->父updated
  3. 销毁过程 父beforeDestroy->子beforeDestroy->子destroyed->父destroyed

如何理解MVVM

  1. 聊聊mvc的概念
  2. 聊聊mvvm产生背景
  3. 聊聊mvvm的优势
  4. 聊聊mvvm出现后,后端的变化

MVVM架构是从传统的后端架构MVC借鉴过来的,在传统的web开发中,后端需要把模板和数据组装编译成页面,返回给前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MVC这种单一职责、分工协作的思想。其中M代表model数据,V代表view视图,C代表controller控制层,controller收到路由传来的信息,通过model层获取数据,通过view层获取模板,然后将其组装,返回给前端。而在前端这几年的发展中,出现了SPA单页面应用的新模式,其背后的架构思想就是MVVM,M同样是数据,V同样是视图,而VM是负责数据和视图通信的桥梁,当数据发生变化时,及时通知视图层变化,当视图发生改变时,及时响应使数据同步改变,这种架构模式使开发者从繁琐的DOM操作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数据。顺便提一句,在这种架构模式下,后端不再有视图层逻辑,因为视图层转移到了前端,后端只需响应数据操作即可。

vue中的v-for为何要使用key

对keep-alive的理解,它是如何实现的

Keep-alive是vue中的一个抽象组件,它不会被渲染到DOM中,也不会出现在父组件链中。它的作用,是缓存被其包裹的组件,在组件未被激活时保存组件的状态,而不是直接销毁组件

Keep-alive组件有三个prop:include, exclude,max,其中include和exclude决定了keep-alive内部的哪些组件需要被缓存,而max则限制了被缓存的组件数量

在keep-alive组件的源码中,实现了一个render函数,这个render函数:

  1. 首先通过$slot获取包裹的第一个子组件,得到这个子组件的name
  2. 然后去看include和exclude,如果include里没有这个name,或者exclude里有这个name,则代表这个组件不需要缓存,直接返回vnode
  3. 如果确定这个vnode需要缓存,则会通过least recently use策略缓存组件。具体的做法是:
    • 如果组件key在cache对象中有缓存,则取出该组件实例,并将当前的key更新至keys数组的最末尾
    • 如果组件尚未缓存,则向cache对象中添加这个组件实例,并向keys数组末尾添加这个组件的key
    • 如果此时keys数组的长度超过了max,则将keys数组的第一个key弹出,将这个key在cache数组中对应的组件实例删除

$nextTick 原理及作用

$nextTick内接受一个回调函数,这个回调内能够在本轮数据更新之后,获取更新后的DOM

$nextTick 的核心是利用了如 Promise 、MutationObserver、setImmediate、setTimeout来模拟对应的微/宏任务,让传入的回调函数随这些异步任务进入回调队列,来实现vue自己的异步回调

说一下vue的响应式原理

vue的响应式是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和观察者模式来实现的。vue会深度遍历传入的data,对每个data的属性调用Object.defineProperty,在其中设置setter和getter来劫持数据,在getter中收集依赖,将依赖该数据的观察者添加至发布者的subs数组中,在setter中触发依赖,通知依赖该数据的所有观察者去更新视图。

Vue如何监听数组的变化

vue会改写数组数据的原型proto为一个新对象,这个新对象的原型是Array.prototype,在这个新对象上重写了数组的push\pop\splice等方法,在触发这些方法后,首先去通知视图更新,然后再调用老原型上的对应方法更新数据。

描述组件渲染和更新的过程?

双向数据绑定v-model的实现原理

computed和watch的区别

为什么需要virtualDOM?

组件的data为何是函数

Vue3比Vue2的优势?

  • 更好的性能
  • 文件体积更小
  • ts支持更好
  • 更好的代码组织
  • 更好的逻辑抽离

Vue3的生命周期和Vue2的区别

  1. 在optionsAPI 中,销毁阶段的名字由destroy改为了unmounte
  2. 在compositionAPI中,created和beforeCreate被整合到了setup方法里

如何看待Composition API/Option API

如何理解ref toRef和toRefs?

Composition API如何实现代码逻辑复用?

Vue3如何实现响应式?

watch和watchEffect的区别是什么

setup中如何获取组件实例?

Vue3为何比Vue2快?

介绍一下Vite

九、 前端工程化

9-1 module、chunk和bundle分别是什么,有何区别?

9-2 loader和plugin的区别?

loader,它是一个转换器,将A文件进行编译成B文件,比如:将A.less转换为A.css,单纯的文件转换过程。

plugin是一个扩展器,它丰富了webpack本身,针对是loader结束后,webpack打包的整个过程,它并不直接操作文件,而是基于事件机制工作,会监听webpack打包过程中的某些节点,执行广泛的任务

9-3 webpack如何实现懒加载?

9-4 webpack常见性能优化

9-5 描述一下webpack构建流程

  1. 初始化参数。获取用户在webpack.config.js文件配置的参数
  2. 开始编译。初始化compiler对象,注册所有的插件plugins,插件开始监听webpack构建过程的生命周期事件,不同环节会有相应的处理,然后开始执行编译。
  3. 确定入口。根据webpack.config.js文件的entry入口,开始解析文件构建ast语法树,找出依赖,递归下去。
  4. 编译模块。递归过程中,根据文件类型和loader配置,调用相应的loader对不同的文件做转换处理,在找出该模块依赖的模块,递归本操作,直到项目中依赖的所有模块都经过了本操作的编译处理。
  5. 完成编译并输出。递归结束,得到每个文件结果,包含转换后的模块以及他们之前的依赖关系,根据entry以及output等配置生成代码块chunk
  6. 打包完成。根据output输出所有的chunk到相应的文件目录

9-6 前端为何要进行打包和构建?

9-7 babel-runtime和babel-polyfill的区别

十、主观题

聊一下对前端行业对认识

前端行业至少两次技术跨越,第一次是在1998年AJax技术出现以后,前端从纯静态网页发展为富交互的动态页面,第二次是在2009年nodejs的出现,

About

questions recorded for interview

Resources

Stars

Watchers

Forks

Releases

No releases published

Packages

No packages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