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说明这个贵东西的确需要狠狠变革一番了。
实在无法让人相信,一个在宪法上写着“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地方,一个自诩“制度优越”的地方,一个曾致力于“思想解放”的群体,居然能搞出这种比老保还老保、比封建还封建,希特勒看了沉默、川建国看了流泪、JD Vance看后都能感叹“我本来以为反对无孩爱猫女就已经足够保守了,但相比大洋对岸的中国,我们还是太进步、太社会主义了”的奇葩政策。
第一,还是那句话,十五六岁的人都已经发育完全了,只要不过早滚床单(就不能柏拉图式恋爱吗?)(虽说中国的age of consent是14岁,比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早(美国16岁,鉴于存在《罗密欧与朱丽叶条款》,实际应该还是13-14左右。在美国16岁都可以开车开户了,事实上已经具备成年要件,这点和中国不一样),这点我还是比较偏向保守,毕竟提前怀孕的确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真要做至少也得做好防护),不让自己的后代面临职专厕所地狱开局,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有什么不好的?特别是这个中学生抑郁率极高的年代,谈个恋爱反而还有助于心理健康,毕竟在此期间大脑产生的苯乙胺、催产素等神经递质以及一些吗啡样物质的确有一定的抗抑郁功效,能有效降低自杀率。反倒是中国的政策惯性,让这个计划生育政策的副产品在本体政策已经名存实亡五年多的年代被变手段为目的,成为实现所谓“阶层跃迁叙事”(你跟我在这个基尼系数46.9的社会谈阶层跃迁我都觉得好笑。)的牺牲品。在“多得一分干掉千人”的抽象口号下,每年因为这个鬼政策都闹出那么多伦常惨剧,真的是时候收收味了。
我就想问,靠把男女关系弄得比福音派还清教徒还穆斯林就能在高考中让你提升哪怕0.5分吗?难不成笔乎上那么多学霸情侣都是形婚?
到头来,成绩好的谈不谈成绩都好,成绩一坨的谈不谈也是一坨屎。乱加权没用的。
第二,把什么“恋爱强度和学习成绩不成负相关”此类的论调摆在一边:
中国大陆地区的出生率已经降到史无前例的9.7(CIA世界报告 2023年数据),这一数字已经远远低于西方主流发达国家美国(12.21)、英国(10.80)、澳大利亚(12.23),甚至连被调侃“人均抑郁症”的芬兰,生起娃来那也是一点都不含糊(10.33),眼看着就要加入大中华文化圈发达地区(港澳台+新日韩)极低生育率俱乐部了。长期这样下去,不用说重夺世界人口第一(人家阿三生育率可是16.53)了,连能不能维持所谓“人口红利”都是问题,眼看着自己在低端制造业方面优势不再,中高端制造业又深陷卡脖子困境,整体人才青黄不接,亡国灭种的风险那叫一个近在眼前,还管什么提高全民学历水平?
即使提高全民学历水平那也是一点用都莫得,中国大陆地区的人均GDP自从2023年就一直往下跌,从2022年的$13,721一路跌到2023年的$13,136,眼看着2024年的人均连一万三都保不住了($12,969),基尼系数也一直居高不下,始终位于46.7的高位(甚至高于很多小粉红鄙夷的美国(41.7)),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至于人均工资那更是连年大跳水,失业裁员比比皆是,年轻人纷纷投入考公大潮,再加上川皇回归,60%关税你不吃也得吃,可能连一万都保不住了,发达国家两万的线即将成为春秋大梦。学习成绩?那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一群尸位素餐的小登老登能给国家创收吗?还不如职专厕所梦幻开局的壮劳力呢。
最可怕的是,全国各个中学里均出现了以“处闺”“贴贴”为名头的女中学生境遇性同性恋现象(这不是我危言耸听,这是切切实实的事),不信你随便找个高中初中看看,一大堆女的看不起男生,认为他们都是没法沟通的出生、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人,结果小小年纪就出现了严重的厌男对立情绪,为了寻找情感慰藉只能和女生搞在一起,加上BL腐文腐漫的影响,有的人可能真变境遇性女同了。这点在男中学生中很少出现(因为男生一般比较保守,情感需求也没有女生那么强烈,有点烦心事跟哥们打球或者侃大山都解决了),但这种现象的批量出现也足够说明问题所在:在所谓“早恋禁忌”日复一日的洗脑之下,没错,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仅仅是情感冷感两性冷感拒绝逼婚不婚不育男当御宅族女当基腐粉,在00后10后之间还出现了境遇性同性恋的苗头(当然,本人支持社会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对于真正的LGBTQIA+人群还是十分宽容的,我也支持他们维护自己应有的权益)。讽刺的是,在中国的文化中,LGBTQ+是要打倒的所谓“境外势力阴谋”,前阵子金星被全网封杀就是因为这个事情闹的,而且LGBTQ+人群的增多会相对拉低一个地方的生育率也是不争的事实,按理说再怎么样当权者也是要对LGBTQ+重拳出击的。但事实上LGBTQ+出现的土壤并非外来,而正是中国中学教育中根深蒂固的“早恋禁忌”以及衍生出来的各种变态的性别隔离政策(和英国男女分校没有一点区别,男女生不能坐在一起,不能一起吃饭走路,甚至回家都会被断掉互联网通讯方式,让男女之间交往的渠道全部被物理掐断,以此来“防早恋”),其邪恶性比美国1960年代民权法案通过前和南非民主化之前的黑白种族隔离政策有过之而无不及,所造成的后果极为深重:一方面加重了两性对彼此的神秘化印象,并认为异性是某种“不洁”和不可接触的神秘物质,加剧了两性之间的对立;另一方面给予了境遇性同性恋产生的土壤,使得他们慢慢偏离了自身的性取向,开始向“小众群体”靠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年轻人如今不婚不育、性别对立的祸根,就是这狗屁的反早恋政策,而不是什么臆想的“公知、美狗、犹太资本、美国民主党、拜登专项资金、1450、50万、16亿”。
顺带给大家科普一下所谓“政治正确泛滥”的美国其中学生中的LGBTQ+人群占比:
况且大多数美国中学生(无论男女)的交往对象均为异性同学,这说明在美国社会中异性恋者依然是绝对多数。在一个自由开放不限制甚至鼓励所谓“早恋”且政治正确大行其道的环境中都出现了这样的结果,中国大量的境遇性女同之出现,不得不怀疑是学校性别隔离政策的必然后果: 为了反抗而选择另类。
我一向认为,性取向是天生的,基于动物两性繁殖产生后代的原理,人类中的绝对多数是天生异性恋,他们看到与自己性别不同的个体会产生性反应并渴望与之结合;而天生同性恋种群则是看到与其性别相同的个体会产生性反应,这种性反应是天生存在的,任何外力都无法改变之。这也是戒同所根本一点效果都没有的必然原理,也能证明老保们所说的“蓝州诱导变性”谣言完全错误。
所以我们就能看到,即使以“文化开放多元包容”自诩、大众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叠buff的美国,中学生中也有70%~80%的个体自认异性恋,而中学生中有15%~45%拥有亲密关系对象,大多是异性同学。这些情侣在学校不会受到教师的辱骂和羞辱、不会被同学所歧视、更不会被社会所否定和打压。美国的学校是走班制,上课座位很自由,常常能看到情侣成双成对地坐在一起上课,老师也不会去干涉他们。他们在走廊上秀恩爱、结伴回家也不用担心被“纪律卫士”抓包。甚至有的机灵鬼老师还会幽默地叫恋爱中的女生“Mrs. <男生的姓>”。
在这种自由包容的环境下,每个人都各取所需:喜欢同性的和同性贴贴,喜欢异性的和异性贴贴,没有人干涉你的直觉选择。
但在大洋彼岸,这一切都不存在。千千万万渴求青春情感的少男少女,就这么被一纸荒谬的校规牢牢地锁定住了。不用说放闪光弹、你侬我侬,就是回头跟异性同学说句话都会被扣上“非处”帽子,然后就被所谓的“多数”狠狠批斗、叫家长、打得体无完肤,甚至会被老师羞辱,轻则休学、重则开除。
数十年来,禁止早恋的社会归训成功生产出一大批对异性毫无性欲、毫无恋爱经验、觉得异性是另一个星球的生物,认为“事业成功之前的”恋爱结婚无趣透顶也没什么必要/恋爱是一件耽误时间的坏事/恋爱有什么用?跟一个搭伙过日子的陌生人一起相看两相厌十几年吗?还不如磕CP/纸片人/对着原神角色发情呢/谁恋爱啊,又没房子又没车子又没票子,财礼都交不起,满足得了天天看霸总盐选小说的对象吗、认为生出孩子也是一个劳碌命也会和ta一样不快乐,反而在网上选边站队互喷异性的无欲无求大牲口。
在这种环境下,谁不会把情感需求转嫁给相处不会被随意扣帽子查处的同性?
在自由中人们选择直觉,在威权中人们选择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