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reefuiiismyname/capsule-mrc

Folders and files

NameName
Last commit message
Last commit date

Latest commit

 

History

27 Commits
 
 
 
 

Repository files navigation

更新

2018/11/5 74.5

1、capsule层功能转化为去除噪音

2、补充r-net的self-match

capsule-mrc

基于capsule的观点型阅读理解模型,应用于观点型阅读理解。单模不加trick、不用外部词向量,直接使用本模型的得分约74.2。 本模型认为观点型阅读理解的任务目标是聚类,即从passage和query中提取信息,以候选答案为中心进行capsule动态路由聚类;若某个候选答案得到的信息越多,则该答案模长越长,作为答案的概率越高。

数据样例

{ “query_id”:1, “query”:“维生c可以长期吃吗”, “url”: “xxx”, “passage”: “每天吃的维生素的量没有超过推荐量的话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alternatives”:”可以|不可以|无法确定”, “answer”:“可以” }

模型图

pic1

模型思路

步骤1、问题编码

使用bi-LSTM对query进行编码,它将作为passage和候选答案的背景信息。(无论是passage还是候选答案,都是基于query出现的,故而query应当作为两者的上下文)

步骤2、形成候选答案的各自意义

使用bi-LSTM对三个候选答案进行编码,以步骤1输出的state作为lstm的初始状态,使它们拥有问题的上下文信息。编码后将每个候选答案看作capsule,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事件。

步骤3、形成passage对问题的理解

对passage进行LSTM(使passage每个词语拥有上下文意思,state初始化同上)、match(与问题信息交互)、fuse(信息融合)、cnn(抽取关键信息)之后,形成N个特征capsule,代表了passage根据问题而抽取出的信息。

步骤4、以候选答案为中心,对passage信息进行聚类

将passage中抽取出的信息,转换为候选答案capsule。当某答案编码与passage信息相近时,信息更容易为它提供支撑;反之,它受到的支撑将减少。经过几轮的动态路由迭代过程后,最终capsule的模长代表了该答案存在的程度。Softmax后,求出每个候选答案作为答案的概率。

总结

该模型在本次比赛的成绩,单模为74点几,并不是特别好。归其原因,主要是本次比赛更偏向于分类任务。我们根据候选答案来将本次比赛分为了两类数据,一类是【A,不A,无法确定】,另一类是【A,B,无法确定】。很显然前者类似于【正面|负面|无法确定】的分类任务,而且它的占比达到了90%。我们试验时将该比赛完全当作分类模型来做,效果并没有太差。 我们认为本模型应该能在更复杂的观点型阅读理解(如【A,B,无法确定】或不定量候选答案的【A,B,C……】或)中会有更好的表现,也对此抱有期待。

About

基于capsule的观点型阅读理解模型

Resources

Stars

Watchers

Forks

Releases

No releases published

Packages

No packages published

Langu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