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基于verilator
的RISC-V
CPU开发仿真框架。
开发前请在myinfo.txt
文件中填写报名一生一芯
时的学号和自己的姓名。例如:
ID=202100001
Name=张三
操作系统:Linux Ubuntu v20.04
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一键安装搭建开发环境。
# 选择使用verilog语言开发
wget https://gitee.com/oscpu/oscpu-env-setup/raw/master/oscpu-env-setup.sh && chmod +x oscpu-env-setup.sh && ./oscpu-env-setup.sh -g && rm oscpu-env-setup.sh
# 选择使用chisel语言开发
wget https://gitee.com/oscpu/oscpu-env-setup/raw/master/oscpu-env-setup.sh && chmod +x oscpu-env-setup.sh && ./oscpu-env-setup.sh -g -c && rm oscpu-env-setup.sh
# 从gitee上克隆代码
git clone --recursive -b 2021 https://gitee.com/oscpu/oscpu-framework.git oscpu
# 从github上克隆代码
git clone --recursive -b 2021 https://github.com/OSCPU/oscpu-framework.git oscpu
如果子仓库克隆失败,可在oscpu
目录下使用下面的命令重新克隆子仓库。
git submodule update --init --recursive
参与一生一芯
还需要设置git信息。
# 使用你的编号和姓名拼音代替双引号中内容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2021000001-Zhang San"
# 使用你的邮箱代替双引号中内容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email protected]"
projects
目录用于存放工程文件夹,projects
目录下的几个例程可用于了解如何基于verilator
和香山difftest框架
来开发仿真CPU。你可以在该目录下创建自己的工程。工程目录结构如下:
.
├── build.sc # 存放chisel编译信息的文件,选择chisel语言时需要该文件
├── csrc # 存放仿真c++源码的文件夹,接入香山difftest框架时不需要该文件夹
├── src # 存放chisel源码的文件夹,选择chisel语言时需要该文件夹
└── vsrc # 存放verilog源码的文件夹,选择verilog语言时需要该文件夹
我们提供了脚本build.sh
用于自动化编译、仿真和查看波形。下面是build.sh
的参数说明,也可在oscpu目录下使用./build.sh -h
命令查看帮助。
-e 指定一个例程作为工程目录,如果不指定,将使用"cpu"目录作为工程目录
-b 编译工程,编译后会在工程目录下生成"build"(difftest)或"build_test"子目录,里面存放编译后生成的文件
-t 指定verilog顶层文件名,如果不指定,将使用"top.v" 或"SimTop.v"(difftest)作为顶层文件名,该选项在接入difftest时无效
-s 运行仿真程序,即"build/emu"程序,运行时工作目录为"build"(difftest)或"build_test"子目录
-a 传入仿真程序的参数,比如:-a "1 2 3 ......",多个参数需要使用双引号
-f 传入c++编译器的参数,比如:-f "-DGLOBAL_DEFINE=1 -ggdb3",多个参数需要使用双引号,该选项在接入difftest时无效
-l 传入c++链接器的参数,比如:-l "-ldl -lm",多个参数需要使用双引号,该选项在接入difftest时无效
-g 使用gdb调试仿真程序,该选项在接入difftest时无效
-w 使用gtkwave打开工作目录下修改时间最新的.vcd波形文件
-c 删除工程目录下编译生成的"build"文件夹
-d 接入香山difftest框架
-m 传入difftest框架makefile的参数,比如:-m "EMU_TRACE=1 EMU_THREADS=4",多个参数需要使用双引号
-r 使用给定的测试用例集合进行回归测试,比如:-r "case1 case2",该选项要求工程能够接入difftest
examples/counter
目录下存放了4位计数器的例程源码。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编译和仿真。
./build.sh -e counter -b -s
如果verilator
安装正确,你会看到下面的输出
Simulating...
Enabling waves ...
Enter the test cycle:
输入测试周期数后仿真程序退出,并在projects/counter/build_test/
路径下生成.vcd
波形文件。
projects/cpu
目录下存放了verilog
版本单周期RISC-V
CPU例程源码,源码实现了RV64I
指令addi
。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编译和仿真。
./build.sh -b -t rvcpu.v -s
输入inst.bin
和回车后程序结束运行,并在projects/cpu/build_test/
路径下生成.vcd
波形文件。其中inst.bin
为bin
目录下的一个RISC-V
测试程序,里面存放了3条addi
指令。
projects/cpu_diff
目录下存放了接入香山difftest框架
的verilog
版本单周期RISC-V
CPU例程源码,源码实现了RV64I
指令addi
。关于香山difftest框架
的详细介绍,可参考讲座-Difftest 处理器验证方法介绍,接口说明可参考difftest_api.md和chisel_difftest.md。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编译和仿真。
# 编译仿真
./build.sh -e cpu_diff -d -b -s -a "-i inst_diff.bin"
# 编译仿真,并从CPU上报至difftest的时钟周期0开始输出波形
./build.sh -e cpu_diff -d -b -s -a "-i inst_diff.bin --dump-wave -b 0" -m "EMU_TRACE=1"
仿真程序运行后,终端将打印绿色的提示内容HIT GOOD TRAP at pc = 0x8000000c
。说明程序运行到自定义的0x6b
指令,并且此时存放错误码的a0
寄存器的值为0,即程序按照预期结果成功退出。关于0x6b
自定义指令作用,可参考讲座-AM运行环境介绍。如果指定输出波形,将在projects/cpu_diff/build/
路径下生成.vcd
波形文件。
projects/cpu_diff
目录下存放了通过AXI总线
接入香山difftest框架
的verilog
版本单周期RISC-V
CPU例程源码,源码实现了RV64I
指令addi
和AXI总线
读逻辑。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编译和仿真。
./build.sh -e cpu_axi_diff -d -s -a "-i inst_diff.bin --dump-wave -b 0" -m "EMU_TRACE=1 WITH_DRAMSIM3=1" -b
projects/cpu_diff
目录下存放了接入香山difftest框架
的chisel
版本单周期RISC-V
CPU例程源码,源码实现了RV64I
指令addi
。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编译和仿真。
./build.sh -e chisel_cpu_diff -d -s -a "-i inst_diff.bin" -m "EMU_TRACE=1" -b
projects/soc
目录下存放了接入ysyxSoC
的示例程序。源码中只有一个占位符,能够通过编译但不能正常运行。
要使用该框架,需要先按照 ysyx SoC 的 readme 完成 命名规范
和 CPU 内部修改
两个步骤,得到 ysyx_21xxxx.v
,随后放入 projects/soc/vsrc/
中。此后,执行下面的命令将会根据 myinfo.txt
中的 ID 自动 对代码进行规范检查、集成到 soc
并运行指定的程序。ysyxSoC
中附带的例程会被自动软连接至 build
目录下,仿真时可以快速使用。
./build.sh -e soc -b -s -y -v '--timescale "1ns/1ns" -Wno-fatal --trace' -a "-i ysyxSoC/flash/hello-flash.bin --dump-wave"
由于无法直接使用 difftest
框架,暂时只支持少量参数。
$ ./emu -h
Usage: ./emu [OPTION...]
-i, --image=FILE run with this image file
--dump-wave dump waveform when log is enabled
-b, --log-begin=NUM display log from NUM th cycle
-e, --log-end=NUM stop display log at NUM th cycle
-h, --help print program help info
在oscpu
目录下使用命令可以通过gtkwave
查看输出的波形,其中xxx
表示例程名。
# 未接入difftest
./build.sh -e xxx -w
# 接入difftest
./build.sh -e xxx -d -w
bin
目录下存放了一生一芯
基础任务需要使用的测试用例,具体说明详见一生一芯基础任务测试用例说明。
一键回归测试用于自动化测试给定的测试用例集合,可以通过以下命令对CPU进行一键回归测试。该命令会将bin
目录下指定子目录中所有.bin
文件作为参数来调用接入了香山difftest框架
的仿真程序,其中xxx
表示例程名。
# 未接入AXI总线的情况下使用"non-output/cpu-tests"和"non-output/riscv-tests"目录下的bin进行回归测试
./build.sh -e xxx -b -r "non-output/cpu-tests non-output/riscv-tests"
# 接入AXI总线的情况下使用"non-output/cpu-tests"和"non-output/riscv-tests"目录下的bin进行回归测试
./build.sh -e xxx -b -r "non-output/cpu-tests non-output/riscv-tests" -m "WITH_DRAMSIM3=1"
通过测试的用例,将打印PASS
。测试失败的用例,打印FAIL
并生成对应的log文件,可以查看log文件来调试,也可以另外开启波形输出来调试。
在本框架中接入ysyxSoC
并完成所有测试后,可以开始代码上传流程。上传前请确保所有触发器可复位。
- 创建自己的开源
git仓库
,不局限于github
。 - 在
oscpu
目录下创建名为submit
的子目录。 - 将
Verilator中Warning无法清理说明.xlsx
文件放置于submit
目录下。 - 制作一份带数据流向的处理器架构图,并对图中各模块做简单说明,整理成
ysyx_21xxxx.pdf
文件并放置于submit
目录下。 - 进入
oscpu
目录下,运行./submit.sh
,根据提示完成代码上传操作。 - 将自己仓库的
URL
发送给组内助教。